前言
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历史,打破了数百年的科举垄断,为后世的寒门子弟入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条条大路通长安,打进去比考进去简单多了。
他就是在我国历史上发起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人——黄巢!也是他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提出并实践了“均平”的口号。那么黄巢起兵谋反真的只是因为自己科举没有考上这么简单吗?他的一生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他的结局后来如何了?
富家子弟
其实黄巢出生的时候,正值唐朝的末年,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局面都显得非常的萎靡不振。然而,黄巢可以说是足够幸运的,他出生在一个家境相当富裕的商人家中。他们家的产业或许和平常商人有所不同,他们家的产业呢有可能会被随时杀头。
是的,黄巢家中是世代贩卖私盐的。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这个盐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旦是让朝廷发现倒卖私盐,那必定是重罪,有可能还会连累九族。但是黄巢的家中不仅没有被官府所查封,还积累了大量的钱财。所以黄巢出生时,也算是个富家子弟。
黄巢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了对剑术、马术和箭法的卓越才能。除此之外,黄巢还有超绝的诗才,五岁便可以和自己的祖父对诗,可谓是文武双全的难得人才。
黄家一看,这孩子不管是文是武都展现出超绝的天赋,不如好好培养,科举考官。这样一来,家里的私盐企业,或许就可以获得朝廷的认可,转为正式编制。这不就是妥妥的私企转国企嘛。
但是黄巢这个人还真的是努力,苦读数载进京赶考。本以为自己可以获得功名,没想到却遗憾落榜。不过没有关系,人嘛,贵在坚持!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就这样,黄巢一年一年又一年,就是考不中。
黄巢也是越考越纳闷,怎么能这么多年,一次都考不中呢?越想越气愤的他,在长安城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名诗《不第后赋菊》,也为他的日后埋下了伏笔。气愤不已的他留下这首诗后,便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家业去了。
那么黄巢都回家继承家业了,那他后来为什么又要举兵起义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旱灾严重,导致的农民起义
要说一个国家如果不好好经营,那必然是多灾多难的。咸通末年间,唐朝各地开始发生旱灾。尤其是河南地区,不仅是往年收成的一半,秋季收成的时候,几乎是颗粒无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依旧没有体恤民情,强加赋税。
大量的百姓交不起赋税,需要通过卖儿卖女来填充赋税的虚空。可是这些灾情、赋税,朝廷根本不知道,地方官吏根本不会往上如实报告灾情,而那些强加收上来的赋税,全都尽到了地方官吏的腰包。
这样的结果就是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流民,一时之间,百姓们人心惶惶,可地方官员却大吃大喝,花红酒绿。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乾符二年,濮阳有一个贩卖私盐的人叫王仙芝,他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却不管不问。于是,他便扛起了起义的大旗,反抗朝廷的这种做法与态度。
而此时的黄巢,看到如今的局势,便与自己的侄子一起,率兵起义响应王仙芝。至此,有王仙芝为首的起义草军声势浩大。周边的穷苦的与遭受压迫的百姓,纷纷投靠起义军,短短数月之间,起义军的人数就达到了万人以上。
因起义军越来越多,势力逐渐强大,朝廷便派遣宋威前来镇压。在与宋威的交战中,王仙芝大败,这便使得前来镇压的宋威觉得起义军只是一帮草莽之辈,不足为惧。所以就立刻上报朝廷说王仙芝已死,随后便遣散了部队回青州。
这就给了王仙芝与黄巢喘息的机会,两人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便再次向河南进军。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起义军在江淮河之间大面积流动作战,将官兵打的落花流水。起义军在这时也迅速发展到了三十万人。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的议和书交到了王仙芝的手中,上面明确的写道,如果王仙芝可以归顺朝廷的话,那么朝廷会给他个一官半职。王仙芝听后很是高兴,想着如果真的归顺了,那就可以改写自己家中族谱了呀。
于是,王仙芝的思想在朝廷的一次次画饼中,有了动摇。最终,他没有抵挡住朝廷的诱惑,答应归顺朝廷,老老实实做官。哎,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既然王仙芝去做官了,那黄巢呢?难道朝廷没有一块儿把他也收走吗?
另立为王
答案显而易见,朝廷还真没有。本来做官呢就是黄巢一直以来的期望,自己眼巴巴的看着跟自己一同起义的王仙芝做了官,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这次的封赏名单上又没有他,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官。
这样的事情瞬间就将黄巢不好的回忆涌上了心头,他痛恨朝廷一次次的封赏中都没有他的份儿。于是,黄巢便带着起义军,要单干。他还就不信了,这长安城就这么难进?
从此,黄巢便带着起义军,一路向长安城逼近。就这样黄巢一个挨着一个的将城市都一一攻收,每攻占一个城市,黄巢就命人将这个城市里的一些官僚世家屠杀殆尽,并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收割,分发到每一个穷苦百姓的身上。
一次,黄巢秘密进入城内打探消息,被一个老人所救。老人告诉了黄巢如何更加有胜算的攻城,黄巢为了感谢老人家的相告之恩,便让老人家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晚上在门前挂上一个红灯笼。
待到黄巢走后,老人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城的贫苦百姓。等到正月十五那一天晚上,贫苦百姓家都挂起了红灯笼。等到起义军来攻城的时候,黄巢便告诉众义军,只要是门上挂红灯笼的都不许进去骚扰。
不挂红灯笼的,起义军便进去抓赃官捞财。等到第二天早上,城中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无一人幸存,全部被义军所剿灭。并且,黄巢还在当地开放粮仓分粮分银子,真正做到了“均平”二字。
广明元年,眼看着黄巢的铁骑已经快要攻进长安城,已经势不可挡,唐僖宗在众人的拥护下逃离长安。待到黄巢的大军进入长安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城中的世家大族。他恨这些人,因为这些人,他才没能实现自己当官的理想。
也正是因为世家大族的一环扣一坏,一户扣一户的关系,才使得唐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只是“面上功夫”,实际上,那些当官的就是世家大族中的子弟。
短短数日,农民军中将领们各找华丽的宅子居处,争相掳掠人家的妻女供其奸淫,若抓到官吏全都杀死,放火烧掉的房屋不可胜数,唐朝宗室被屠杀殆尽。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巢起义。
可以说,黄巢起义在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有了这场农民起义,中国才没有被门阀官制所毁掉,因为有了黄巢起义,所以后世的寒门子弟均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而黄巢的军事才略也成为了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
为嘛不是欧洲版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