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杯渡 周灵王的王子名晋,字子乔,好吹笙。曾从浮丘公学道于嵩山,道成后择地炼丹,至淮河下游钵池山北麓,筑台起灶,台下浚井,终年“尝丹泉兮漱齿,采芳药以驻颜”。一日丹成,试饲鸡犬,皆僵,颓然掷丹于井中。不料片刻,鸡犬分别化为丹凤和麒麟。王子乘凤飞天,远赴蓬莱。从此山砂尽赤,故钵池山又名丹山,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为第三十七福地。台下井水日幻三色,早中晚各不同。井边有王子乔祠,祀其像,并塑丹凤作轩翥之势。
南宋时,黄河夺淮,沿淮河故道,绕经钵池山脚下。河北岸有一男子靠佣工赡养老母,母子相依为命。一日母病危急,涉河去淮城问医抓药,归至钵池山下,已是薄暮时分,河上风起云涌,浊浪滔天,船工无人敢渡。孝子百般苦求无济,仰天悲号,惊动了正在丹井边品茗的一位中年书生,飘然而来:“莫悲,莫悲,助尔一杯。”说着将手中茶瓯放至水边,竟大如浴桶,孝子知道遇上仙人了,泣拜于河滩,乘杯渡河而去。待舟子们回过神来,哪里还有书生的影子?寻至王子乔祠,别无他异,只是神案上供的瓷盘里少了一只茶盅。人们方知是王子乔显灵,于是在祠前建一亭,额曰:显真。又在古渡遗址修了一座杯渡桥供人凭吊,桥边青瓦精舍,亦名杯渡庵。传说王子乔千百年来,经常惠佑淮安百姓。清同治年间,经地方报请,特敕赐王子乔神号“普惠真君”,在淮设专祠祭祀。
十五贯 明代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城内胯下桥头,有一姓熊的人家,父母双亡,只剩兄弟二人。哥哥叫熊友兰,字湘生,年二十一,弟弟叫友蕙,年十八。父母未留财产,极其贫困,生活无来源,势必要有一人外出挣钱养家。弟兄俩都争着要出去,把读书出头的事留给对方。经过一番讨论以后,哥哥外出到苏州商船上做舵工,弟弟在家苦读。
熊家旁边是冯家,两家一墙之隔。冯家家主冯玉吾,祖贯淮安人氏,早年出入经商,老婆死了以后,在胯下桥头开一座粮食小铺。孩儿锦郎,天生长相丑陋;有个童养媳侯氏,乳名三姑,却生得容颜娉婷,兼且资性伶俐。“眉峰淡扫鬓云偏,楚楚臻臻自可怜。”她见对象丑陋,每每长吁短叹。冯玉吾见二人都已长成,打算替他们圆房。
这侯三姑住在前屋,隔墙就是熊友蕙住的,两边说话,互相都能听到。友蕙读书声每每传到这边,三姑总是赞叹不已,认为今后必定发达。冯家怕三姑看上友蕙,让三姑搬到里屋去住。谁知友蕙听到冯家的声音以为“不雅”,也搬到里屋去住,避免嫌疑。他俩仍是一墙之隔。
一天,冯玉吾做了一笔生意,得到金环一双,宝钞十五贯,交给儿媳收藏。三姑随手将金环、宝钞放在桌上。打个盹以后,要收到箧中,发现东西不见了。她以为是锦郎收起了,也没当回事。
东西是被老鼠衔走的。老鼠衔着金环,落在友蕙的书架上。友蕙以为是感动鬼神,神人送来解决生活困难的。他认为既不是不义之财,也不是嗟来之食,即留下了。他发现老鼠叫,怕老鼠啃坏他的书,就买了鼠药,放在炊饼中,意在毒杀老鼠。
第二天,友蕙将金环拿到隔壁冯家店里,换米和钱。被冯玉吾看到,认出是他家之物。认为是三姑私赠与熊,加之熊同时换房,定有问题。准备以金环为证,告友蕙盗窃之罪。锦郎发现一块炊饼,拿起来就吃。谁知这是老鼠从熊宅衔过来的毒饼,立即被毒死。冯玉吾认定三姑与友蕙有私情,毒死亲夫。叫了地方,告到山阳县去。
山阳县知县过于执升堂,冯玉吾、熊友蕙、侯三姑和地邻余在泉等到堂。熊、侯被屈打成招,知县判定“熊友兰因奸致死人命,依律问斩;侯三姑谋弑亲夫,依律问剐。”追比熊友蕙交出十五贯宝鈔结案。
(《醒世恒言》中《十五贯》的故事应是对此传说进行修改创作,使人物减少了一些,结构更加严谨。)
巫支祈的传说 唐代贞元年间的丁丑年,陇西人李公佐游览湘江和苍梧山,偶然遇见征南从事弘农人杨衡在一个古老的河岸边停船休息。他们就结伴在佛寺里尽情地游览。到了晚上,江面宽广空旷,水面飘浮着明月。他们在船上互相讲述奇闻异事。
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有个渔夫夜间在龟山下钓鱼,他的钩被什么东西挂住了,拽不出水面。渔夫善于游泳,迅速潜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见一条大铁链,盘绕在山根下,寻找不到铁链的端点,于是报告给李汤。
李汤派那个渔夫及几十个善于游泳的人,去打捞那根铁链。这些人提不动,又加上五十头牛,锁链才有点晃动,当时并没有大风和波浪,但是快要将锁链提到岸上时,却突然翻滚起高大的波浪,观看的人们非常害怕。
只见锁链的末尾有一个动物,样子像猿猴一样。雪白的头发,长长的脊毛,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样子也和猿猴一样。但是它的两只眼睛不开,似乎没有知觉地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眼睛鼻子里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里的涎水腥臭难闻,人们不敢靠近。过了很久它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两眼忽然睁开,目光象闪电一样四处张望围观的人,好象要暴发出疯狂和愤怒,人们吓得四散奔逃。那怪兽竟慢慢地拖着锁链,拽着牛回到水里,再也不出来了。
当时楚地有才智的名人与李汤互相惊异地看着,不知道这个怪物的来历。当时只有渔夫知道锁链的位置,那个怪兽再也没有出现。
元和八年,李公佐在常州为去朱方的给事中孟蕳饯行,廉访使薛公苹在客店里准备礼品。扶风人马植,范阳人卢简能,河东人裴蘧,全都在同一个客店里。大家在炉旁围成一圈,交谈整宿。李公佐又说起前面那件事,同杨衡说的一样。
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游览古时的东吴一带,跟着太守元公锡游览洞庭湖,登上包山,住在一个道士周焦君修炼的地方。他们进入山洞,翻阅古籍,在一个山洞内找到一本《古岳渎经》第八卷。书上的文字古老奇特,有的地方被蠹蛀了,不容易理解。李公佐和焦君一起详细地阅读研究这本书。
书上说,大禹治水时,三次到桐柏山。桐柏山刮大风,响惊雷,石头呼号,树也鸣叫,神怪五伯兴波作浪,天志起兵作乱,大禹调动不了他们很生气。大禹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和龙,桐柏山神千君长也来请求任务。于是大禹囚禁了鸿章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
又捉住了淮河、涡水中的名字叫“巫支祈”的水神。巫支祈善于回答别人的问话,能分辩长江淮水的深浅和平原沼泽地带的远近,样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额头,青色的身躯,白色的头发,眼露金光,牙齿雪白,脖子伸出来有一百尺长,力气超过九只大象,攻击、搏斗、腾跃,奔跑迅速敏捷,身体轻灵飘忽,只是不能长久地听声音、看东西。
大禹奏乐曲给它听,降服不了它;把它交给鸟木由,也制服不了它;把它交给庚辰,才打败了它。上千个鸱鸟、脾恒、树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号叫聚集环绕着巫支祈,庚辰用武力把它们打跑了。他给巫支祈的脖子上锁上大铁链,鼻子上穿上金铃,送到淮阳县龟山脚下,是想让淮河水永远平安地流到海里。
从庚辰以后,人们都画着巫支祈的图形,就是想免除淮河上风雨波涛的灾难。李汤所看见的,和杨衡所说的,与《古岳渎经》上的记载,是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