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位湖南“神童”的故事。
大人们经常拿那位“神童”激励我们:你看看那个孩子,多厉害,13岁就考上了大学,17岁就进中科院硕博连读,你们也要好好学习。那时候,我对他很是好奇,是怎样一个人,可以这么优秀?只是没过多久,就听到了关于他退学的消息。后来有机会,我才了解到他的“传奇经历”。8岁上初中、13岁读大学、17岁进中科院,母亲却曾说,我恨不得他死。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非凡人生呢?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他第一次被人刮目相看,并被冠上“神童”的称号,是在妈妈工厂里。那时候,他还不会走路,自己坐在地上写写画画。一位员工走过来,开玩笑问他:“你会写字吗?”魏永康点了点头。这么小就会写字?员工顿时来了兴致,他指着手里的花生说,你要是写对一个字,我就给你一粒花生。于是,魏永康在员工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一口气写了近100个字,而且没有一个出错。他的光辉事迹,很快被众人所知,并且获得“天才”、“神童”的称号。4岁时,他报名读小学。瘦瘦小小的他,凭借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减乘除、3位数乘除以及分数的算法,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提前上学的机会。要知道,我辅导五年级侄女分数的计算,都费了老大的劲。而他才4岁,就对这些信手拈来,真的不愧是位“天才”。接着,8岁时,他连跳几级,进入重点中学上初中。13岁时,他以惊人的天赋,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名噪一时,成为当时媒体大肆报道的“神童”。在妈妈曾学梅的心里,一直有个“科学家”梦。儿子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希望。妈妈觉得,儿子这么优秀,将来肯定是要当科学家的。那么,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分走他的心。于是,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几乎包办了一切,也切断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甚至为了不让儿子交朋友、乱出去玩浪费时间,妈妈亲自接送上下学。甚至为了儿子吃一顿中饭,她每天上下班来回奔波30公里,做饭、送饭,风雨无阻。魏永康在学习方面,确实“吊打”同龄人,但在生活方面,却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17岁时,魏永康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而这也意味着,他要离开湖南,离开家乡去往外地。可能是正值青春期,魏永康多少到了叛逆的年纪。他执意不肯妈妈再跟着自己陪读,而要一个人去上学。拗不过他,妈妈只好同意。而这一去,让“神童”魏永康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于从未有过生活经历,他日常的表现,让老师同学难以忍受。不是找不到自己的袜子,就是乱用别人的牙刷,还穿着别人的鞋到处乱跑却不归位。不打扫房间也不洗澡,身上、房间总是一股臭味......除此之外,他除了课本知识,别的知识似乎难以跟上,因而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2003年,中科院将他劝退回家。在接受采访时,看着一直以来冠以“神童”称号的儿子跌落神坛,科学家的梦想也遥不可及,又气又恨的妈妈,脱口而出:“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沉淀几年后,魏永康又考了别的学校的研究生。毕业工作后,他娶到了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并生了2个可爱的孩子。当了十几年神童的他,又用了十几年时间,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一开始,妈妈把他当成一个“有天赋的普通孩子”对待,放手让他自然成长。也许,魏永康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不过好在,在他从“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后,妈妈也有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做法,并且放手,允许他一步步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她心中期望的样子。就在我们以为,他的传奇经历,会以回归平淡而淡出公众视野时。2021年11月,一个消息,再次让大家注意到他。可惜,这是一个悲伤的消息。由于突发心肌梗塞,他不幸离世。那个2岁认识上千字、8岁上初中、13岁考重点大学、17岁被中科院录取的“神童”,就这样,在匆忙中谢幕,画上了人生句号。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其实也要明白,爱孩子,期望他将来过得好、有出息,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本能。但如何爱,却是一门艺术。真正的爱,不是控制和全方位的保护,而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自立、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及如何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爱,有时意味着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学会坚强和自我成长。这样,不管孩子是天资平平还是天赋异禀,他将来,都能过得很好,活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