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东战争看中国,七岁女孩临死前视频曝光,新中国如何发展工业

史间行客聊话 2025-04-18 16:10:32

加沙开战以后,那儿的居民可真是遭了大罪,差不多有五万多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挺火,看着真的让人心酸。视频里讲的是一个加沙的小女孩,叫阿迈勒·哈尼亚,去年那时候她才七岁。不幸的是,在加沙战争期间,她和爸爸都在以色列的轰炸中丧生了。

媒体报道说,那个视频是在10月29日之前就拍好了的。当时7岁的哈尼亚和她爸爸齐姆坐的车,被以色列的炮给打中了,他们父女俩在车里头就直接没了。

她生前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觉得“死了就啥都放下了”,这话让全球观众都忍不住伤心落泪。

即便处在那样艰难又充满危险的环境里,她在录制的视频里,对着镜头时,仍旧露出了女孩子本该有的那种笑容,并说了这样一番话:

……事情已经糟糕到这种程度了,我们得爬到屋顶上才能蹭到网,这样的日子真是过够了。说不定,死了还能图个痛快,算是种解脱呢……

从她的讲述里能感觉到,她和她的族人心里头满是无奈,早就受够了这没完没了的战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硬挤着笑容过日子。他们心底的孤单和难过,大家都能体会到,可这个世界就是没法帮到他们。这样一来,死亡反倒像是给他们的一种释放。

这个女孩的经历就是加沙人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这种强者生存的社会里,这些苦难好像也变得不那么奇怪了。看看加沙人的处境,我们又一次明白,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救世主,能让自己脱离困境的,终究还是得靠自己。

瞧到这儿,我心里明白,不少人肯定会觉得挺走运。咱们能活在这么个牛气冲天的时代,安安稳稳过日子,真是不错。

可话说回来,在大家常说的“真不错”背后,除了咱们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日子,到底还有多少人能真心体会到毛主席那个时代呢?

这是一个超级棒、超有历史意义的时期,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里,真的是独一份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就是从那会儿起,咱们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工业革命。

18世纪的英国,挺不起眼的一个小国,但靠着蒸汽机带来的大革命,迅速崛起,没多久就把势力扩展到了全球,让大部分国家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在地球另一端的东方,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个相对滞后且闭关自守的农耕国家。英国人那会儿管我们叫“给他们种茶叶的人”。

19世纪头几十年,发电机这玩意儿在法国和德国被捣鼓出来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电力大革命竟然在美国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这使得美国嗖的一下就窜了起来。从1850年到1899年这四十九年时间里,美国的技术发明多得数不清,总共有七十多万项呢。

那时候的中国,还处在农业落后的阶段,正遭受着工业发达国家的侵略和剥削。就连斯大林也提到,中国缺乏军事工业,仿佛任何人只要愿意,都能随意……(自行脑补那省略的两个动作)。

到了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那会儿,毛主席下定了决心,要扭转咱们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那些总爱说毛主席时代坏话的人,也不想想,那贫穷落后究竟是谁造成的,又是谁出手改变的。

说实话,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真的是啥也没有,穷得叮当响。当时美国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他替美国政府瞧了瞧,说咱们中国呢,一缺资源,二没钱财,三没技术,要想发展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么说有其缘由,资本主义国家那都是靠掠夺历史积攒下了大堆的钱财。可咱们新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压根儿就不可能去抢别人的东西来发财。

要搞工业,手头得有点启动资金,但新中国那会儿可没有这“第一桶金”。怎么办呢?只能靠从落后的农业里挤点剩余价值出来。啥是农业剩余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把每个人和国家需要的粮食留够,剩下的全拿去换外汇。

当下我们总爱提起往昔,说那时候啥东西都缺,却往往没意识到,是我们那一辈人硬是把每颗粮食、每个苹果、每点肉末都攒下来,拿去置办工业机器了。

中国地广人多,到处都需要资金支持,就算靠卖农产品赚的钱,那也远远不够用。

那咱得咋办呢?说白了,就是把所有的资源和资金都拢到一块儿,靠集体经济来实现。这就是合力干大事儿的意思。如果不这么做,咱们的工业压根儿就发展不起来。

要是钱都在老百姓手里,而且那时候富人少,商人嘛,肯定想快点赚钱,所以他们更愿意投钱少、回报快的轻工业。至于那些要花大钱、时间长、赚钱又慢的重工业,基本上是不会有人去碰的。

这样说来,如果我们一味地在轻工业上使劲儿,到最后岂不是又要回到以前那种老样子,跟解放前没啥两样了。

一个国家要是缺少了重工业,那肯定强不起来。所以嘛,只有在搞集体经济那会儿,政府才能靠自己的力量,把钱和资源投到那些大家都不想碰的重工业上。而这些重工业,其实就是轻工业的后盾,没了它们,轻工业想提升产量和质量,门儿都没有。

二战结束后,好多国家都想快点让经济好起来,于是都使劲儿发展轻工业。这么做,经济确实看上去很快就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长,他们慢慢发现,轻工业一直就在低水平上打转,怎么也升不上去,没法达到高端水平。

为啥会这样呢?说白了,就是缺少了重工业做后盾,轻工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像纺织业这一块,还有面料、染料这些,都得靠重工业的进步才能搞起来。你瞅瞅东南亚那些国家,到现在为止,他们自个儿还是搞不定染料这块,全都得靠咱们浙江的化工染料行业来帮忙。

说白了,要是没了重工业,军工业也玩不转。军工业这东西,基本都是砸钱进去听不见响的买卖,只能靠国家出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然的话,以新中国那时候的条件,根本搞不起来。

现在大家应该都清楚了,为啥毛主席那会儿日子那么苦。其实美国人早就放话了,说在啥都没有的条件下,硬要发展重工业,那肯定是条难走的路。你们啊,得靠着我们才能把这事儿办起来。

但毛主席那时候直接回绝了美国人的帮忙。美国人哪会那么轻易帮我们,他们提出帮忙,其实就是打的殖民的主意,跟那些欧洲国家一样,还有乌克兰,靠了他们最后都得任人宰割。

毛主席的眼光比任何人都长远,因此他下定决心,要让中国走一条依靠自己、努力奋斗的艰难道路。

要不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坚持发展工业,咱们现在说不定就跟加沙人的处境差不多了。所以说啊,那些总爱嘲笑毛主席时代的人,真该学学感恩。要是没了毛主席和那时候的工业基础,哪儿来的咱们今天的好日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