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富士康开始陆续转移走大陆的生产线,尤其是苹果公司的代工业务,不少转移到了东南亚。
大陆的多家厂区陆续关闭,曾经影响数百万就业岗位的这张制造业“名牌”,正在淡出大陆市场。
但本以为“抓住时机”的富士康,转移之后却是“水土不服”。
而撤出大陆之后,这一市场也正在被其他企业所抢占,再想回来,恐怕已经很难了。郭台铭也没料到,“制裁”来得如此之快。
01产能转移出大陆后富士康市场被抢占
前几年,特朗普在出任美国总统时,对中国的企业百般刁钻,这几年虽然是拜登上台,但这样针对性贸易仍然存在。
这也让一些在中国的外企担心受到影响,苹果就是其中的一员。
中国大陆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既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广阔的大市场。但出于上述原因的考虑,苹果近几年开始将产业链转移出中国。
而富士康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如果不转移产能,将会失去大额订单。
于是,富士康开始在印度建厂,甚至还在美国建立了工厂。
不过,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这一步棋却走错了。
在富士康逐步离开大陆市场之后,苹果却又在大陆寻找了新的代工厂。
立讯精密成为了后起之秀,此前主要为苹果代工Airpods无线蓝牙耳机的“小工厂”,如今已经接下类苹果的高端机型生产订单,富士康已经失去了从前“一家独大”的地位。
立讯精密已经是后来者居上,而这些影响也已经体现到了富士康的利润上。
另一方面,富士康在印度的产能却很难提升。
一系列的变化很快影响了盈利,有数据显示,富士康去年的利润下滑幅度为5%。
02富士康与苹果公司的渊源
从以上所说的情况来看,富士康与苹果的关系正在“剥离”,苹果公司在大陆正在寻找新的代工厂。
富士康“玩脱了”,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东南亚之后,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想当初看似“顺势而为”的决定并没有给这个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还与苹果这个曾经“深度绑定”的公司开始“解绑”了。
从1988年进入大陆投资之后,富士康逐步壮大,一度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制造业“名牌”之一,其与苹果公司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虽说如今的苹果公司产品是风靡全球,但在2007年时,才刚刚从苹果电脑公司更名而来,手机业务方面还算是无人问津的状态,而富士康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代工厂。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富士康开始了与苹果的合作,其代工业务也从低端外壳逐步扩大到精密零件,产业链越来越全面。
这些年中,富士康与苹果,可以说是相互成就。
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无论是工作效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为苹果打开全球市场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助力。
03在印度复制中国模式有什么难度?
按理说,印度同样为人口大国,目前印度的实际人口其实已经超过了中国,但富士康在印度的这条路为什么会“走岔了”?
中国模式不可复制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就是,员工的效率差异很大。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是闻名全球的,别的国家很难复制。
早在2019年的时候,富士康就开始在印度布局了,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富士康的员工数量却还没有达到预想的规模,最大厂区员工也只有1.7万人。
但即便员工数量规模不大,也是问题频出。
这些员工时常因工作强度或者食堂等等问题罢工,本来就产能较低的工厂三天两头“停摆”,提高产能自然成了“空话”。
除了效率问题,印度的技术标准也很难过关,缺乏技术型工人令工厂再难接到高端机型的订单,久而久之,客户将会大量流失。
去年年底就有一个消息称,印度工厂代工的iPhone14良率只有一半。
其实,不止是手机,即使是其他工厂的其他生产领域,印度的产品品质也常常遭受质疑。
技术型人才的缺乏是印度制造业的的难题之一。
另一方面,印度的产业链也并不完善,这让富士康在生产过程中局限性非常大。
对于寻求代产的企业而言,自然是会选择产业链更加完备的工厂能够省去很多麻烦,大大提高效率。
曾经作为苹果“得力干将”的富士康,如今因为将产能从大陆转移到东南亚,失去了部分苹果的订单,也失去了大陆市场的其他订单。
但是富士康想要回到大陆市场的话,这块“蛋糕”也已经被其他企业拿下,现在的郭台铭,恐怕是进退两难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经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