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无踪的9大镇国之宝,价值无法估量,有3件都可能在秦始皇陵中

聪明的原野 2025-02-25 14:28:46

这上下五千年,先辈给咱留了数不清的宝贝。可岁月流转,很多堪称国宝级别的珍贵物件,都在历史的发展进程里,不小心弄丢了,实在可惜。

这些国宝,随便拿出一件,那价值都无法估量。尤其其中有三件,极有可能藏在秦始皇的皇陵里头。它们每一件,在文物界都是极为珍稀、价值连城的存在。

【传国玉玺】

秦朝刚成立,秦始皇为显权势,就让丞相李斯拿和氏璧雕琢出一枚玉玺。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枚玉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啦。

传国玉玺堪称头一份皇帝用玺,它代表着登峰造极的皇权。其制作材料和氏璧,那可是世间罕有的顶级美玉,价值非凡,是皇权象征里不可或缺的独特存在。

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坐船去洞庭湖游玩。哪晓得突然狂风猛刮,传国玉玺不小心掉进水里。过了整整八年,才有个人把传国玉玺捞起来,随后进献给秦始皇。

秦亡后,传国玉玺归了刘邦,成为他称帝具合法性的证明。不过,据《应氏汉官》等书籍记录,汉朝那传国玉玺上刻的字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

于是有人心生疑惑,觉得这所谓的传国玉玺,或许并非最初的那一枚。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下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掉落在洞庭湖底,一直沉于湖底深处;另一种则是被秦始皇带进了他的皇陵之中,安放在陵寝内。

【十二金人】

按照《史记》说法,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把天下兵器收缴起来,集中到咸阳,熔化后铸造成十二个钟鐻金人,每个重达千石,放置在宫廷里。

简单讲,秦始皇把那时六国的兵器统统收拢,铸造成十二个金属巨像,安置于皇宫之中,以此来展现自己的丰功伟绩。

然而此后,史书不再提及这些金人。对于金人的下落,有两种说法。其一,称被董卓熔化铸钱。但《资治通鉴》仅说董卓拿长安和咸阳的铜人铸钱,未表明这些铜人就是那十二金人。

所以呢,也有人觉得,那十二金人是被秦始皇带进他的皇陵里头了。这种看法认为,十二金人最终的归宿便是秦始皇的陵墓。

【随侯珠】

随侯珠也叫灵蛇珠。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它可是跟和氏璧一样有名的宝贝,在当时的珍宝中,二者地位相当,都备受瞩目。

听闻,随国国君曾救助一条大蛇。之后大蛇为报答恩情,嘴里叼着一颗珍贵宝珠前来,这颗宝珠便是有名的随侯珠。

“珠联璧合”这成语中,“璧”说的是和氏璧,“珠”指的是随侯珠。就像人们常讲的,这二者搭配堪称完美,一个是珍贵玉璧,一个是神奇宝珠。

随国灭亡后,随侯珠没了踪迹。秦统一六国,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中,估计随侯珠也被他所得。由于一直未被发现,很可能就藏在秦始皇的陵墓当中。

【兰亭序】

《兰亭序》可是书圣王羲之手笔里的扛鼎之作,向来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它在书法领域地位极高,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造诣与独特风格。

不考虑王羲之的名气,单从艺术层面讲,《兰亭序》堪称世间罕有的宝贝。它达到了中国书法的极高水准,是书法领域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唐太宗李世民极为欣赏王羲之,不惜花大力气搞到《兰亭序》。至于这《兰亭序》最后咋样了,普遍说法是李世民驾崩后,把它带进昭陵了。

【永乐大典】

1405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让姚广孝、解缙等人牵头,召集人手编出一部空前绝后的丛书。这部书,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典》 。

《永乐大典》把当时世间留存的各类书籍全收录了,好些书就只剩这一部孤本在里头。它涵盖的领域那叫一个广泛,不管啥方面,几乎都能在《永乐大典》里找到相关内容。

这堪称伟大之举。《永乐大典》问世,让不少文化和知识在传承路上免于意外失传。它就像一道坚固防线,守护文化知识,使其能顺利延续下去。

《永乐大典》有正本与副本两套。正本如今下落不明,对于它的去向存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是在宫中大火里焚毁;其二,觉得是万历皇帝驾崩后,将其带进皇陵当作陪葬品了。

在乾隆帝主持编修《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副本仍保存完好,《四库全书》还借鉴了许多其内容。但清朝走向衰败后,宫中太监陆续偷拿《永乐大典》副本出去换钱,导致如今传世的《永乐大典》并不完整。

【龙泉剑】

这把剑在古代十大名剑里占一席之地,是那会儿超有名的铸剑师傅欧冶子跟干将一块儿打造出来的。

《越绝书》里讲,楚王一心想得到一把超厉害的宝剑,就找了欧冶子和干将。他俩合计后认为,只有在铁英、寒泉、亮石三样东西都有的地方,才能够打造出让楚王满意的宝剑。

后来,他们寻到龙泉这地儿铸剑。费了两天功夫,宝剑铸成,就拿地名给剑取名。听闻这剑锋利无比,削铁跟切豆腐似的,厉害得很。不少剑客都盼着这辈子能拥有这么一把剑。

历经千年流转,这把剑最后到了唐高祖李渊手里。可之后,这剑就没了踪影。于是有人猜测,李渊把这剑带进了献陵之中。

还有一种看法是,李渊把这把剑传给了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去世时,将此剑带进了昭陵,随他一同安葬。

【慈禧夜明珠】

这颗夜明珠,是番邦进贡来的宝贝。听闻在夜里,能把百丈范围照得透亮,就算是一根发丝,在这光照下也清晰可见。

夜明珠虽不多见,却并非特别珍稀。可这颗夜明珠的主人不简单,正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而且,这枚夜明珠的过往那叫一个传奇,这才让它显得与众不同。

慈禧太后对那颗夜明珠极为喜爱,入殓时含于口中,作为陪葬品。哪想后来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把这夜明珠连同众多宝物一并带出,打破了慈禧太后的长眠之愿。

打这之后,这颗夜明珠在好多人手里传来传去。究竟如今它身处何方,压根没人清楚,就这么没了确切下落。

【大禹九鼎】

大禹当上天下共主,为显示功劳,铸出九鼎,代表华夏九州。每个鼎上都刻画着一州的山河地貌、民俗风情,以这种独特方式,展现九州风貌。

九鼎跟传国玉玺作用差不多,都是彰显天子地位的标志。它最初由夏朝持有,后历经传承,到了商朝,最终归属于周朝。

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周王室势力变弱,好些实力强的诸侯就盯上了九鼎。像楚庄王就打听九鼎分量有多重,结果被人给拒绝了。

秦惠王、楚顷襄王和齐王,个个都对九鼎垂涎欲滴。好在周王巧妙利用这几位诸侯彼此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牵制,这才艰难地把九鼎守护住。

后来,秦国把周朝灭掉,九鼎按说就归秦国了。可让人纳闷的是,等到秦国消灭六国时,这九鼎却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怎么也找不着。

有人猜测九鼎掉进彭城泗水了,秦始皇那会儿还派人到那打捞呢,可啥都没捞着。从此,这九鼎究竟在哪儿,就彻底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头盖骨在考古领域价值极高,堪称稀世珍宝。1929 年它被发现后,因当时复杂形势,这件国宝一路颠沛流离。没想到最后在运输途中离奇消失不见,实在令人惋惜。

2012 年时,有专家经过分析推测,北京人头盖骨或许埋在秦皇岛某停车场地下。然而,其确切位置到底在哪,还是没办法弄清楚。

说不定以后科技更发达了,就有机会寻到这件国宝。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当达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够把这件珍贵的国宝找出来。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