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运输时间规范要求有哪些,施工必知的六大关键点

铭帅谈课程 2025-04-10 02:15:31

混凝土运输是施工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运输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及最终结构性能。本文结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等规范,系统梳理运输时间控制的核心要点。

一、运输时间限值标准

1、通用混凝土

C30及以下强度:气温≤25℃时运输+浇筑总时间≤210分钟,>25℃时≤180分钟;

C30以上强度:气温≤25℃时≤180分钟,>25℃时≤150分钟 。

2、泵送高强混凝土

气温≤25℃时总时间≤150分钟,>25℃时≤120分钟;

非泵送高强混凝土现场施工时,总时间≤90分钟 。

3、特殊气候调整

当气温>30℃或运输距离>50km时,需添加缓凝剂或保坍剂,并缩短运输时间15%-30% 。

二、运输过程控制规范

1、搅拌罐车操作要求

运输途中保持2-4转/分钟的慢速搅动,防止离析;

卸料前需高速旋转20-30秒恢复坍落度 。

2、二次搅拌规定

若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转速≥8转/分钟),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模 。

3、严禁加水原则

运输途中或现场严禁加水,确需调整工作性时,应通过添加减水剂并二次搅拌实现 。

三、温控与设备管理

1、温度控制标准

出机温度:冬季≥10℃,夏季≤28℃;

运输车辆需配备遮阳/保温装置,极端天气下每30分钟监测一次温度 。

2、设备清洁要求

每日清洗搅拌罐残留物,装料前罐内积水必须排净;

运输容器内壁光洁度需达到Ra≤3.2μm,防止粘料 。

四、特殊情况处理措施

1、交通延误应急预案

运输超时应立即启动备用搅拌站或启用中转储料罐,并检测混凝土初凝时间 。

2、长距离运输方案

>50km运输需采用双机组接力运输;

配置车载GPS监测系统,实时追踪位置与罐体转速 。

五、质量验收关键指标

1、坍落度损失控制

1小时内坍落度损失≤30mm,扩展度损失≤50mm 。

2、强度验证

超时运输的混凝土需留置同条件试块,28天强度损失不得超过设计值的5% 。

结语:混凝土运输时间管理是施工质量的“隐形防线”。施工单位需建立从出站计时、途中监控到入场检测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结合智能物联设备实现精准管控,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需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