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参战才几个月,导弹精度越打越高,上战场果然是唯一标准

浩诚聊武器 2025-02-08 21:36:38

朝鲜参战后导弹准头越打越高,实战果然是唯一标准。

近日,英国媒体《路透社》援引2名匿名乌克兰高级官员消息,称自去年12月以来,俄罗斯军队向乌克兰发射的朝鲜弹道导弹,在精度上有了大幅提升。

【朝鲜的火星-11战术弹道导弹】

数据显示,在朝鲜导弹刚刚投入使用时,这些导弹的圆概率误差经常会达到1-3公里。而现在,这一数字降低到了50—100米。

再加上朝鲜导弹的战斗部重量往往可以达到1吨,是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的2倍。同时射程也较伊斯坎德尔M多出了300公里,达到了800公里的水平。精度性能的提高使得朝鲜导弹的威胁性大幅增长,不光令乌克兰倍感压力,也让韩国方面十分担忧。

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朝鲜从俄罗斯获得了导弹制导技术方面的技术、经验支持,甚至是硬件支持。

【路透社发文称朝鲜导弹精度有所提高】

根据韩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专家的预测,受制于美西方国家的制裁,朝鲜导弹所采用的零件、技术大多是民用标准,直接拿来军用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性能上的问题。

导弹的制导系统就是一个例子,尽管外界普遍认为朝鲜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但真正起到关键制导作用的系统,大概率只有卫星组件。

负责惯性制导的弹载陀螺仪对精加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而这恰恰是朝鲜的短板。现阶段的朝鲜或许具备一般精度的陀螺仪加工能力,但更高水平的陀螺仪显然就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了。

【导弹上的弹载陀螺仪】

所以想要导弹打得准、打得狠,朝鲜能找到的最优解,就只有惯导+卫星制导的复合制导路线。但又由于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所以国际市场上的民用卫星定位组件自然就成为了朝鲜导弹的唯一选择。

从技术角度上看,朝鲜的这个选择并没有错。得益于技术发展,现代的多模民用卫星定位组件的理论定位精度已经可以达到米一级,部分甚至可以达到分米级,拿来做导弹的制导系统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这终归是理论定位精度,民用卫星定位最怕的就是电子干扰,俄乌战场上最不缺的也恰恰是充斥各种电子战干扰的复杂电磁环境。

此前在国内演习训练中表现出不俗打击精度的朝鲜导弹,会在俄乌战场的实战中打出1-3公里的惊人误差,很可能就是由于导弹内部的民用标准制导系统受到了干扰,“水土不服”宕机了,导致导弹只能依赖精度并不高的惯性制导飞行。

【朝鲜试射火星-11战术导弹】

反过来说,当朝鲜导弹的精度开始回升,达到了一个令乌克兰方面难以忽视的水平,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朝鲜方面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来源于谁,不用说都知道是俄罗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虽然在完成度上不如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但好歹也是世界第三大卫星导航系统。

更不用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还发射了好几颗加强星满足前线作战需求。整个系统在前线的表现并不差,俄军大量使用的卫星制导滑翔炸弹就是证据。

此外俄罗斯的陀螺仪加工、弹载制导雷达生产等技术放眼世界也是一流水平,而这些技术以及生产出来的成品零件都有可能被俄罗斯提供给朝鲜,从而大幅提高朝鲜导弹的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

对于乌克兰来说,给技术还是给零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鲜导弹的打击精度提高后,自己必然会面临更严重的损失,他们感受到的压力就来源于此。

但对韩国来说,这个问题的性质却截然不同。因为俄罗斯只给零件的话,那么朝鲜手上的高性能导弹数量将直接和俄罗斯的零部件产能挂钩。没准等俄乌冲突结束了,朝鲜就没有能力生产这种技术水平的导弹了。

与之相对的,如果俄罗斯给的是技术。这就意味着朝鲜的导弹技术将得到永久性提升,包括导弹、远程火箭炮在内的一众武器装备的性能会大幅提高,韩国这边面临的战略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这还不算完,导弹制导技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机密技术。这意味着当俄罗斯向朝鲜提供这类技术时,说明俄朝之间的技术交流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深入的水平。

【朝鲜的600毫米远程火箭炮齐射】

韩国此前担忧的“俄罗斯会给朝鲜核潜艇技术”的场景,现在看来有不小的概率会出现。再加上航天、航空、数字化等技术领域,俄罗斯也都有大量技术成果可以传授,朝鲜的军事力量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出现跨越式增长。

届时,韩国要在三八线上面对将不再是一个技术水平停留在冷战时期的军队,更有可能是一支技术水平和俄军相当的现代化军队。再考虑到这支军队有着参加俄乌冲突的丰富经验,就算承平许久的韩军有美军做靠山,这个压力也不是他们能承受得住的。

更何况,美国的这个靠山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处理。华盛顿领导层面临的压力也不小,他们是否还有余力在未来继续给韩军撑腰,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0 阅读:278
评论列表

浩诚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