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都没有棉被,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么扛过来的?

青陌说文 2023-10-01 09:18:18

前言:在炭火和棉被未普及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细想来,古人要面对的寒冷与我们不同,他们的衣被不似现代柔软厚实,房屋也难以御寒,即便身处深冬,依然觉得铁被刺骨。

我不禁为古人打从心底里感到难过,他们在严冬里只能依靠毛皮和草布取暖,可想而知那有多冻人,何时才能有柴火烘暖他们?何时他们才能睡在软绵绵的棉絮被里?

穿纸过冬:古人巧妙的御寒生活

一场场瑟瑟寒风预示着冬日将至,大地正在迎接冰雪的冲击,当白雪皑皑铺满楚地,穿着单薄衣衫的楚人们开始叹息冬天的难捱了。

楚地处湿润多雨的江汉平原,一到冬季便阴雨绵绵。楚人根据自己的历法计算,从冬至开始需要忍受八十一个九天的严寒,这漫长的寒冷看不到尽头。

面对严峻的冬天,楚人需要发挥无限的智慧才能在严寒中求得生存,其实早在数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开始使用火来取暖了。

北京猿人会点燃火堆以抵御严寒,还会特意保护火种不致灭绝,南方的楚人虽不像北方那么严寒刺骨,但也会在冬日点起炉火取暖驱寒。

他们使用的是陶瓷或青铜制成的鼎、鬲等炊具,可以在下方烧柴生火,这样就可以在冬日常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让冰冷的身躯获得暖意。

今天湖北、四川一带的火锅文化,就是源自古人这种聪明的烹饪方法,除了火,楚人的舌尖上也有驱散严寒的妙方。

他们非常嗜好美酒佳肴,喝酒不仅是娱乐,也能让酒精在体内发挥驱寒的功效,各种造型独特的古酒器,就是楚人智慧的结晶。

生姜、花椒在楚人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辛辣的味道能增强体质,暖胃止咳,楚人也善于驯养鹿、牛、羊等动物。

它们不但可食用以丰富蛋白质,冬天吃这些动物肉,还能增加体内的热量。考古发现的活献鹿等,就是楚人崇尚这些动物的证明。

除此之外,楚人冬天还会大量食用各种当地特产的野菜,这些野菜富含维生素,也具有非常好的保暖功效,只要一顿饱满的野味饭下肚,寒意就能被驱散许多。

仅仅吃得丰盛并不能真正御寒,楚人也在衣着上下足了功夫,考古学家曾在楚国古墓中发现各式头巾、手套、绢袍等冬装。

这些衣服不仅实用,还注重时尚美观的结合,流传至今的汉服也深受其影响,再往前数千年,古人的御寒方式还非常原始。

他们会像野兽一样躲在山洞里取暖,或用兽皮树叶临时搭个窝棚区区御寒,直到后世,人类才逐步掌握了织布与养殖牲畜的技艺,冬天的衣食才得以改善。

数百年后,宋朝种植棉花的技术日趋成熟,普通老百姓才得以大量使用棉衣棉被御寒,在那之前漫长的岁月里,许多穷苦的百姓都靠草纸衣服挨过冬天,虽然保暖性不佳,但是极其廉价易得,在物质匮乏时也可凑合使用。

甚至在文人学士圈子里,也存在着穿草纸衣的流行风尚,他们不计较衣着价格,只求心灵的通透。这种简朴的品味也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典范。

可以看到,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学习、创造,以对抗自然严酷考验的过程。正是有了先人的聪明和创造,我们的冬日才不再寒冷困苦。我们应当感激老一辈艰苦奋斗积累的智慧,并把这份感恩之情传承下去。

冬日居室温暖技

寒冷的冬日,人们最怕的是室内冰冷,古人虽没有现代高科技产品,但在居室保暖上也下了不小的工夫,并形成了独特的技巧。

楚人的穾厦建筑,不仅考虑装饰,也注重墙体材料与地面,全方位确保房屋保暖,湖北五座坟3号汉墓的椁室,仿照墓主生前住处建成双层多室,门厅楼梯一应俱全,其中一间阳光充足的温室供人小憩。

楚人还在建筑中设计地室,兼顾冬暖夏凉,建造宫殿时呈坐北朝南格局,利用日照取暖,墙体用厚实土夯打实,屋顶设竹制顶棚与楼板隔尘隔寒。

就寝时,楚人在地上设木床与草席,以隔绝地气,枕头内外包锦边绢,出土的竹枕上还镶舞人动物纹锦,大衾以丝绵或麻絮填充,防寒保暖。

取暖用具方面,天星观墓曾出土炉、铲与碳篓等铜器,古人早就利用木柴或柴炭烤火取暖,富人用柴炭,穷人用木柴。

半坡、姜寨遗址房内设有炉灶,可做饭又能取暖,咸阳宫殿遗址洗浴池边发现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取暖。

秦长乐宫墙体空心夹墙中设火道,与灶相通,可取暖,汉武帝建温室殿,里面涂花椒泥,挂锦绣,用香桂、火麒麟屏风、鸿毛帐、西域毛毯装饰,效果非凡。

除了建筑和生活用具能保暖,楚人的衣着也注重御寒,考古发现楚国妇女常穿麻衣、絮衣等轻软衣服,外罩厚实羊皮袄,男子外出多穿皮裘或氈氊,这类衣物既轻便又温暖,足见古人的智慧。

饮食上,冬季楚人也讲究滋补养生,常吃各种肉类,如猪肉、鱼肉、蛙肉等,肉类含热量高,有助于御寒,蔬菜以萝卜、白菜等好的冬菜为主。酒方面以浓香型白酒为主,小量饮酒可驱寒。

就医方面,楚人重视调理体质抗寒,常用温热药材如桂枝、附子等,或以艾叶艾条熏身取暖,发汗祛寒,有专门医书记录防寒健身技巧,如辟谷气功等。

楚人不但注重食衣住行各方面御寒,也善于娱乐消遣,缓解寒冷季节的郁闷情绪,他们喜欢弹琴、舞蹈、饮酒作诗,这类文娱活动多在室内进行,既可取暖又可消寂。

可见,古人在居室取暖上下足功夫,我们应当珍惜现代温暖舒适的生活,如今科技发达,电热毯、空调等保暖产品应运而生,严寒也不再难熬,但古人自给自足、朴实无华的生活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珍视。

古人冬寒:上层锦被暖香,下层破衣受冻

一到冬季,古人为了御寒就使出各种手段,但由于社会阶层悬殊,上下富贫冬天的过冬方式也大不相同。

上层达官显贵,取暖从来不愁,汉代帝王就在宫殿深处建起温室殿,墙上涂满碎花椒泥,用厚厚的毛毯将室内温度保持得暖和如春。

据说花椒泥散发出来的气味还能驱虫杀菌呢,到了晋朝,首富石崇家中就“以椒为泥涂室”,可见这种取暖方法非常流行。

唐代贵族则用上等的瑞炭取暖,一块瑞炭能烧上十天之久,散发光亮不冒烟,热力强劲非凡,据说瑞炭还具有安神的功效,燃烧时气氛祥和,有利于修心养性。

杨国忠这样的达官还用白蜡做成双凤形状的蜡炭取暖,可以说是奢侈至极,这些上层人家,冬天在温暖如春的内室锦被香烘烘,丝毫不受外界的严寒影响。

而下层的贫民百姓,过冬就没那么容易了,白居易笔下的老卖炭翁,为了糊口整年在深山老林里辛苦砍柴烧炭,大冬天还盼望天气更冷一些,这样他烧的炭才能卖得出好价钱养活自己。

但是砍伐林木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如果被发现砍伐,老翁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只能冒着山中狼虎的危险,穿着破烂衣裳在荒山野岭艰难采集柴禾。

这些贫苦人民大多数贫民都住在简陋的草房泥屋里,遇到北风就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御寒的方法很简单。

要么用灶灰和土炕取暖,要么用茅草编的茅窝子保暖,有的人家条件实在太差,只能手脚冻破,挨过漫长的寒冬,一秤木炭要两个大米,对许多穷人来说简直是奢侈,根本买不起。

可以说,古人上下阶层在过冬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上层正享受着锦被暖香,穷人还在破屋里挨冻受冻。

这反映出古代社会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好在时移世易,科技进步已让取暖变得越来越方便,我们要珍惜现代文明成果,让更多的人过上温暖舒适的生活。

18 阅读:17639
评论列表
  • 2023-10-01 23:55

    这些出土的只能说明统治阶级的猫冬情况,和劳苦大众有个屁的关系?

  • 2023-10-01 21:52

    中国,古代有木棉,鸡毛,柳絮,蚕丝,麻等东西做棉被的。

    向辉 回复:
    下层人都是稻草杆还有麦杆旧社会北方穷人都是有床被子不错了褥子都是麦秸
    玉皇大帝女婿 回复: 向辉
    草帘子[笑着哭][笑着哭]
  • 2023-10-03 16:44

    八十一个九天严寒

  • 2023-10-02 01:25

    以前的人很抗冻,衣服里填充芦苇就过冬,还有兽皮啥的!文章说的都是达官贵人猫冬的方士!我国秋衣秋裤普及也就半个世纪的事情,我在河北待过几年,前两年就是单裤过冬!后面买了两条薄秋裤,也没有羽绒服,就是普通棉服!

    用户11xxx99 回复:
    以前有麻!
    wang 回复:
    麻,丝绸做的不是衣服
  • 2023-10-01 22:01

    裘皮袄和厚棉布大袍也是古人的御寒佳品。

  • 2023-10-04 01:08

    记得小时候,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家里的床板子上,垫的就是稻草,暖和得很。。。[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稻草 上世纪69-70 年代,80年代初很多偏远地区都睡在稻草窝里

  • 2023-10-02 00:52

    熬不过去的都死了,熬过去的成为我们现代人的祖先。

  • 2023-10-02 02:59

    人和动物一起住利用动物取暖。

  • 2023-10-03 17:50

    茅草秸秆

  • 2023-10-02 01:37

    坐标武汉,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四月到十一月都是洗冷水澡,现在不行了,奔四的前两年终于穿上了秋裤……

    南山大忽悠狼 回复:
    湖北多热,我见过在徐州南运河上冬季用运河水冲澡的
  • 2023-10-02 00:41

    一秤木炭要两个大米————这不是比24小时开空调还便宜吗?

  • 2023-10-02 07:21

    那时候还有白酒[点赞][点赞]

  • 2023-10-02 01:36

    提这样的问题,没看过德爷吧?

  • 2023-10-03 21:22

    东拼西凑

  • 2023-10-04 12:25

    冻着就是冻着,承认古代条件不好很难吗

  • 2023-10-04 09:14

    写的真垃圾,天天写点王公贵族,这些人过冬还要你操心?穷人呢,也他妈吃香的喝辣的?

  • 2023-10-02 02:56

    不是因為一妻多妾製嗎?

    老王 回复:
    这车开的亳无违和感,老司机技术就是不一般[呲牙笑]
  • 2023-10-04 00:25

    想法设法活下去,活不下去了的都死了

  • 2023-10-03 16:41

    小编,八十一个九天是多少天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楚人在外星球过冬天[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10-03 11:38

    怎么不写动物怎么过冬呢?既然能存在于自然界肯定有他存活的方法。现代人也有好多人单衣单裤就能过冬的,更别提什么冬泳之类的了,现在人畏寒怕冷主要是抵抗力差了而已。天天猫在空调间能好吗?

    像我这样的朋友 回复:
    人类也是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直接穿衣服的好不好。
    又双叒叕见面了 回复:
    水牛的毛可不厚
  • 123 1
    2023-10-04 19:33

    稻草铺床,铺厚点还是很暖和的

  • 2023-10-02 08:15

    古人抗冻

  • 2023-10-02 08:40

    图1 屋漏偏逢连夜雨

  • 2023-10-02 07:38

    普罗大众怎么过冬了?我只想知道这个,小编能回答一下吗?

  • 2023-10-02 07:51

    有钱人穿丝绸,穷人穿麻布。

  • 2023-10-02 06:29

    唐朝普通人是有棉衣过冬的,唐诗有″都护铁衣冷难着,,″即冬衣,又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有诗写道,″娇儿卧床之句,说明普通人唐以前冬天有类似棉衣的装。晚上虽无棉被,但肯定冻不着

  • 2023-10-03 13:31

    难怪那时候寿命短

  • 2023-10-04 10:54

    东北那零下十几度,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