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和汪小菲被封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平台权力的重新思考。
这背后透露出一个事实,互联网巨头们对我们每个用户掌握着生杀大权。明面上看是一个平台商业行为,实则暗藏着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指挥。平台巨头们号称遵循规则,但其规则从来只字未提。你遭封号投诉无门,连哪一条被违反了规则都得不到答复。可笑的是,当事人的确根本就没违规。所以这条规则从一开始就是虚构的。
在虚假规则下面,平台拥有无边无际的权力,可以对任何人的账号为所欲为。要封了谁的号,就随口编造一个该人违反了什么条例,落个混淆视听的名词。至于真正理由是什么,没人知道。然而作为被侵权的一方,你却无从申诉,只能认命。平台的工作人员天然享有这一权力,无需对错由他们判断,取而代之的是私心所欲。因此一个账号能否存活,完全取决于平台内部是否有人对你另眼相看。
透明规则无处可寻,正是为了营造这种无序状态才刻意如此。因为资本主宰一切,没有资本运作的自由就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为了挣钱,它们可以不择手段,制造恐慌和焦虑,这对资本只会带来赤裸裸的利益。所以它们有意无意地放纵着这只黑手,也就是资本的爪牙,一次次去伤害我们这些弱小用户。
可怜的用户们,费尽心思精心经营自己的账号,就是为了被封号之后一钱不值。你留下来的账号数据是平台的,你所有的付出努力也是平台的。就连你的声音广播权都被平台剥夺,你根本无权发出自己的声音。遭遇不公时,你试图申辩,试图寻求公平,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申诉途径被阻断,反馈一概不予回应。官僚作风盛行,层层推卸责任,互相扯皮推诿。投诉无人接听,无从寻求伸张正义的道路。诉诸法律也无门而入,法无明文规定这一领域的权利边界。所以法律面前你完全没有主张的立足之地,即使受到侵害也无处申冤。为了提供方便,平台在程序上设置了自动回复机制。可是回复的内容却与实际投诉事项完全无关,一些冷冰冰的规则条文罢了。
法律没有赋予你权利保障,平台也置若罔闻侵犯你的权益。那么作为弱小的个体,我们该如何自我救赎恐怕也只有在网上大声疾呼了。一旦引起足够的舆论关注,平台或许会做出让步。但结果并不乐观,因为它们手中掌控着太多话语权。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缄默无声,在强权面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