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地区,叙利亚的地位,犹如三国前期的“徐州”。
1、有许多势力在角逐
三国时期,有袁术势力、刘备势力、吕布势力、袁绍势力以及曹操势力,在此逐鹿中原。
对比叙利亚内部势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美西方势力、俄罗斯势力、伊朗势力、土耳其势力、叙利亚本土势力、恐怖组织势力等。
可谓是: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那些势力彼此制约,又相互合作,构成了微妙的平衡。
2、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徐州的位置有多关键,借用《淮海战役》中老蒋的点评可见一斑:
徐州这个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起彼落。
向来得中原者得天下,那么,得徐州者得中原。
历史上的叙利亚,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埃及时期,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国,就为了叙利亚大打出手,前后打了六次,最后以塞琉古帝国获胜而结束。
随后,东罗马帝国与塞琉古帝国,又为了叙利亚,再次开打,不过这次胜利的是东罗马帝国。
再往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与马穆鲁克王朝,为了争夺叙利亚,在叙利亚斗争了多年。
最终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获胜而告终,同时也使其势力达到了顶峰,比灭掉东罗马帝国时还要鼎盛。
叙利亚有何优势,会引得天下共逐之?
从地缘上看,它是两地(亚洲和欧洲的领土)的主人,两海(印度洋、地中海)的苏丹,两圣地(麦加、麦地那)的仆人。
可谓是“中东的心脏”,影响着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发展。
但是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即便叙利亚拥有着不俗的战略地位,但与紧邻的乌克兰相比,第一时间要保的还是乌克兰。
这正如,徐州的地位很显赫,但决定三国格局的主战场,不在徐州,而在官渡一样。
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为何普京在关键时刻,会放弃掉叙利亚。
关于这背后微妙的平衡关系,以及平衡被打破的背后,还有着不寻常的发展和演变:
1、平衡被打破
叙利亚看似内部比较混乱,各路势力盘踞,但核心的力量只有两个,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美国。
俄乌冲突之前,在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本土三方势力的联盟下,勉强压制住了叙利亚的局面,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深陷俄乌战场,对叙利亚的掌控力逐渐式微,
加之后来巴以冲突爆发,伊朗在对阵中被极大消耗,原本有着“金三角”之称的俄伊叙一下子失去了两个支撑。
叙利亚本土势力,也就是巴沙尔所代表的势力之危难可想而知了。
俄罗斯被牵制在俄乌战场,伊朗被以色列死死咬住,这一下子就凸显出了土耳其的强大来。
土耳其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传人,自然想趁着中东大乱成就一番事业,要是其真能拿下叙利亚,那也是光耀千秋的一件事。
不仅利在当下,更光耀了祖上的荣耀。
但是土耳其的崛起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背后还有美国和以色列,美、以也不会让其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一种平衡被打破,一种新的平衡又形成,继而才有了如今的现状。
那么,俄罗斯最后为何要放弃叙利亚?
这一点,还需从北约偷袭库尔斯克说起。
当时美西方为了分散大俄的注意力,特别策划了“库尔斯克之战”。
核心目的就是想让普京抽调乌东精锐回援,减轻乌东的前线压力,为再武装乌克兰和北约换装下场,争取时间。
结果,普京宁肯输掉面子,也没有给美西方国家喘息之机,不仅没有抽调乌东精锐,反而加大了对乌东的进攻。
正因如此,如今库尔斯克之战成了“烂尾仗”,虽还有北约军在库尔斯克战斗,却成为了被遗忘的地方。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眼看普京没有上当,于是美西方国家又启动了“日本”这颗棋子。
很快,西方国家很多舰船齐聚日本,想要与大俄在北方四岛再开一局,以“开辟第二战场”来缓解俄乌冲突之压力。
只是,敢在东方大国家门口生事,东方大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浩浩荡荡的西方舰船,在中俄的联合军演下只好偃旗息鼓。
在日本的北方四岛吃瘪后,美西方还不放弃,一定要置大俄与死地。
前前后后议论很多次后,美西方才找到大俄的一个痛点,那就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支点,叙利亚。
在美西方国家的拱火下,叙利亚内战升级,大打出手。
最初,俄罗斯为了叙利亚还是行动起来了,专门派出空天军帮助巴沙尔轰炸叛军。
但很快,普京就明白了美西方的阴谋了:当时北约正从多个欧洲国家向波兰大规模运送军事装备。
原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很显然,如果俄罗斯真下场救叙利亚,那么北约的计谋也就得逞了。
为此,为了维稳大局,普京只好放弃了叙利亚,巴沙尔等人流亡俄罗斯,接着与朝鲜结盟,加强对俄乌战场的控制和反攻。
普京清晰地明白,徐州固然重要,但是决定胜败的关键之仗不在徐州,而在官渡(乌克兰)。
只要俄乌战场能够取得胜利,叙利亚回来是早晚的事。
看懂了这点后,叙利亚变天也就释然了,也根本没有许多人所说的那么严重,只不过是大国博弈的一个结果而已。
读者们,关于“普京放弃叙利亚的背后”,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