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困扰何时休?崇文中方为你指点迷津!

薨新北 2025-02-17 04:48:48

在中医与西医的交汇点上,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这一症状,往往让患者心生恐惧,担心是否心肌梗死悄然来袭。然而,肺部的疾病同样能引发这一系列不适,且其种类繁多,轻重不一,需要我们以更加细致和专业的眼光去审视。

西医视角下,支气管扩张与慢阻肺是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它们轻者让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重者则可能胸痛难忍,夜不能寐,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以控制病情。而急性肺栓塞,这一相对不常见的肺病,更是如同潜伏的杀手,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停止,心脏骤停,酿成猝死悲剧。

中医则将此类症状归入“胸痹”的范畴,其病机深刻,耐人寻味。中医理论认为,“阳微阴弦”是胸痹的主要病机。“阳微”,即脉象微弱,象征着人的上焦阳气不足,如同天空失去了阳光的照耀,阴霾笼罩;“阴弦”,则指脉象弦紧,代表着阴寒太盛,下焦阴邪较盛,仿佛大地被冰雪覆盖,生机受阻。这一“阳微阴弦”的病机,实则是对阴阳不平衡,阴盛阳衰的生动描述。

在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能量学说的框架下,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病机。大阴阳理论强调能量的强弱,认为人体各器官(小阴阳)的健康状态,实则是大阴阳系统平衡与否的反映。当某个器官出现问题时,必是大阴阳系统出现了失衡。这种失衡,往往源于肾之能量不足,命门无法打开,气便如同游离的日光,四处游荡,形成浮阳。浮阳所到之处,烘烤着体内的津液,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胸闷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胸闷的问题呢?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给出了智慧的启示。我们需要从大阴阳的视角出发,补肾益精,让肾的能量充沛起来,从而打开命门,引火归元,使游离的气归其位。这样,精化气、气化精的循环才能恢复正常,肝肾同补,生精生血,身体才能恢复健康。

在临床上,面对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患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心脏的问题,更要警惕肺部的疾病。通过细致的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的检查手段与中医的望闻问切,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借助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的智慧,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使其恢复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总之,胸闷之症,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中医哲理与西医科学。只有当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融合中西医的智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守护他们的健康。愿每一位中医同仁,都能在这条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成为患者心中值得信赖的资深老中医专家。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