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天才庄小威,公派赴美后不愿回国,彻底成为美国人

豆莱哾 2025-02-15 17:38:30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天才”、“神童”、“哈佛教授”、“美国院士”……这些耀眼的光环,都属于庄小威。

她研发了STORM这项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让生物医学研究能深入到分子层面,其对人类的贡献显而易见。

但是,这些荣誉背后,总是摆脱不了的国籍问题。

她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佼佼者,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却最终选择了加入美国国籍。

这在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响,有人赞扬她的学术贡献,有人质疑她的选择,更有人对她冠以“忘恩负义”的标签。

那么,庄小威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她的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思考?

天才少女,公派赴美

庄小威13岁那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转入苏州中学首届中科大少年班预备班,正式开启了她的“天才之路”。

15岁那年,她高考分数超过600分,成功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在少年班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庄小威的成绩依旧拔尖,稳居前列。

她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力图将每一条物理定律都弄清楚、弄明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原因。

她挺喜欢这找答案的乐趣,感觉挺有成就的,这种“刨根问底”的求知态度,给她未来的科研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庄小威在中科大这四年里,实现了四大力学科目全满分的传奇,这个成绩至今无人能及。

这个惊人的成绩,不仅让她成为了中科大物理系的传奇人物,也让她获得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1991年,19岁的庄小威从中科大毕业,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鉴于其卓越的学术潜力,中科大积极支持她前往美国深造,并为她争取到了宝贵的公派留学机会。

国家会负责支付她留学的所有费用,比如学费、生活开支和医保等,庄小威决定去美国深造,她来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那里跟随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沈元壤教授学习。

五年的博士生涯,是庄小威科研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伯克利,她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资源,也开阔了她的学术视野。

1996年,24岁的庄小威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这个阶段,庄小威明显觉得美国的科研环境特别吸引人。

那里拥有更先进的科研设备、更自由的学术氛围、更充足的科研经费,这让她萌生了留美发展的念头。

这个决定很关键,以后还可能引起她关于国籍的麻烦。

为了能够更加专注于科研,也为了能够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庄小威选择留在美国继续深造。

她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并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信息来源:苏州日报2013.8.21——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我在苏中开了“窍”

国籍争议与公众讨论

在朱棣文教授的指导下,庄小威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生物物理学领域,

2001年,年仅29岁的庄小威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和物理系同时聘为助理教授,四年后升为副教授,成为哈佛大学的双聘教授,并建立了自己的单分子实验室。

这是对她科研能力的极大肯定,也为她日后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哈佛,庄小威的研究工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两年后,31岁的庄小威因在单分子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获了麦克阿瑟天才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科学家。

2004年,这位科学家荣获了《科技评论》杂志颁发的35岁以下百名青年创新者称号,这让她在科学领域更加声名鹊起。

后来她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的资助。这之后,她得到了连续七年、总额达700万美元的科研资金支持。

这些荣誉和资助,为庄小威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让她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之后庄小威创造了一种超高清成像技术,能看清楚单个分子,叫作STORM,也就是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

STORM的诞生,也让庄小威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并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2012年,40岁的庄小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对她科研成就的最高认可,同一年,她还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尽管学成归来,庄小威已经更改国籍,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人,不好人认为庄小威不配得到国家的培养,但是却有人理解她的做法。

他们认为,美国的科研环境确实更加优越,拥有更先进的设备、更充足的经费和更自由的学术氛围。

这对于一个渴望在科研领域有所突破的科学家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也有人猜测,庄小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科研资源和机会,毕竟在某些领域,国籍可能会成为一个隐形的门槛。

庄小威的回国活动及贡献

尽管身处美国,庄小威始终心系祖国,并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她不仅多次回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举办讲座,与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

她还积极参与国内的科研合作项目,例如推动中国微尺度物质集成影像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并帮助建立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庄小威的回国活动,并非简单的“衣锦还乡”或“荣誉之旅”,而是实实在在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庄小威将自己在国际前沿的科研经验和学术思想带回国内,为中国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对年轻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培养了未来的科研栋梁。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大学2019.11.7——庄小威校友新晋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结语

如何平衡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的利益,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爱国”或“不爱国”来评判一个人的选择,而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尊重个人的选择,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人才回国服务。

完善公派留学制度,建立更有效的追偿机制和违约金制度,或许可以减少类似争议的发生。

我们还得审视一下国内的科研氛围,想想怎么打造更诱人的条件,吸引更多顶尖人才留在国内,一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出力。

庄小威的故事仍在继续,她对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步,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够对庄小威的选择有更深入、更客观的理解。

0 阅读:0

豆莱哾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