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立春节气:春之序曲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果不其然,明天六九,今日立春。当这句谚语在耳边响起,就知道,立春,这个春天的使者,已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立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一年希望的开篇,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宣告着寒冬的退场,奏响了春天的序曲。有诗云: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说的不就是立春吗?
立春,是时间的密码,是季节的转折点。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15°,寒冷的冬天逐渐远去,温暖的春天悄然降临。虽然乍暖还寒,但风中已经有了一丝温柔的气息,那是春天在向我们招手。

二 立春诗词
古往今来,立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来看辛弃疾词: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
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曾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在辛稼轩的笔下,立春带着灵动与活泼。美人头上的春幡,随风轻轻飘动,仿佛是春天的使者,传递着春的消息。尽管风雨依旧,余寒未尽,但春的脚步已不可阻挡。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立春,母亲总会精心为我制作一个春幡,用五彩的丝线和轻薄的布料,做成小巧玲珑的形状,别在我的发间。我欢快地奔跑在田野间,春幡在风中飞扬,那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对立春最直观的感受。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的这首诗,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立春的景象。立春,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大觉醒。看那河边的柳树,原本干枯的枝条上,已经隐隐透出了一丝绿意,像是被大自然轻轻点染。小草也在地下蠢蠢欲动,它们积蓄着力量,准备冲破泥土的束缚,迎接春天的第一缕阳光。鸟儿们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欢快地在枝头跳跃、歌唱,似乎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雀跃。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这是诗人在京中恰逢立春有感而作的一首诗。首句全用数字,构思巧妙,有种蛰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的畅快,欣慰。第二句的意思是从这一天起,草木复苏,春天来了。语意自然,一派春意:远远的天边上,归来的大雁贴着云彩飞翔;眼前,鱼儿不时跃出还漂着浮冰的水面。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上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了。“挽”字极妙,利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出神入化,就好像那雪不是被东风吹落,是被一个温柔的女子吹散,而她轻轻地一吹,又挽回了春天的生机。



三 立春传统习俗
在民间,立春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咬春,便是其中之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鲜嫩的春卷、清甜的萝卜,感受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那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春天的味道,清脆爽口,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吃进了肚子里。还有迎春,人们穿着鲜艳的衣服,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舞龙舞狮,热闹非凡。这不仅是对春天的欢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四 立春:希望的乐章
立春,也是希望的象征。它让我们在经历了寒冬的洗礼后,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就像人生,总会有低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在这个立春,让我们放下过去的烦恼和疲惫,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春天的到来。让我们像破土而出的小草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春天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站在立春的路口,回首过去的一年,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春天里,播种下希望的种子,用汗水和努力去浇灌,等待着秋天的丰收。
立春,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生命的轮回,是希望的开始。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气里,聆听春天的声音,感受春天的温暖,拥抱春天的希望。
安哥写于2025年2月3日立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