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形容当下时代的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充满曲折性。这种曲折性的背后,其实是中美角力的过程,核心利益对冲下,肯定不会那么容易谈妥,所以,中美高层之间的任何接触,都需要看到反射弧,特别是美国的反射弧。
可以说,维也纳会谈,是近期美国一系列寻求与华沟通的行为极点,按照五月份时间线来,先是5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对外界表态,“希望中美恢复部长级对话”,接着5月8日我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会见伯恩斯,这普遍被视为中美恢复对话的积极信号。然后,5月11日的时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见伯恩斯,就中美经贸往来互换意见,最后才有王毅会见沙利文维也纳会谈。
可以说,五月份就是中美外交一系列斡旋的时刻,因为维也纳会议后,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希望与中国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中有所交流对话。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中美两国联系加深呢,从我国角度来说,今年我国掀起外交热潮的同时,也将美国晾在一边,就是在间接跟美国说明,我国经济强大的世界影响力,间接警告美国不要妄图经济封锁和脱钩,没什么用,然后就可以借此外交大盛之势和美国谈,逼美国知难而退,特别是在台海等核心利益上。
而对于美国来说,为什么这么急于与华接触对话,关键点就在于美国政府最早将于6月1日产生债务违约,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对外表态,美国官员正在就债务上限进行紧急谈判,希望可以真正解决两党在债务上限方面的僵持局面。
5月17日是关键时期,因为5月17日之后,拜登将会出席G7领袖峰会,美国两党也会进入休会期,如果债务上限还没有谈拢,那么拜登的总统连任梦就要彻底打水漂。而美国国共两党的利益博弈点就在于和我国的关系。
也就是说,维也纳会谈的背后,美国真正想要取得的成果,是和我国经贸上的联系,这可以成为谈判资本。这样的出发点本身,就注定维也纳会谈之后,中美想要实现破冰没有那么容易,美国总统拜登已经表现出一种“作妖”姿态。
本来,维也纳会谈是双边性质的,中美双方就全球安全以及台海等议题进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但是拜登对外声称可不是这么回事。拜登认为,“中美近期频繁交往是美国强硬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不得不恢复和美国的接触对话,美国政府之后将会持续全面推进和中国的接触活动。”
敢情在拜登眼里,中美两国维也纳会谈,是我国妥协的产物,是我国屈服于美国霸权的产物,我国不得不服从于美国的威权。拜登这样的回应,显然是为了迎合美国政客的,因为反华已经成为美国主流价值观。
但是,拜登作为一国总统,如此表态,就注定未来中美对话之路荆棘满满,甚至还会有持续降温的可能性。
对于拜登的这种回应,港媒认为“美国从一开始就错估中国,美国之所以对华进行接触,不是因为帮助中国,实现共赢,而是为了将中国类苏联‘和平演变’,将中国引入西方秩序中然后进行全面改造,最终目的就是让中国臣服于美国霸权,这种战略构想本身存在巨大偏差,甚至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种战略构想是错误的呢,港媒戳中要害,指出“中华文明有着极强的感染性和同化功能,美国想要推销西方价值理念,只能被中国吸收利用,同化到自身原有价值理念中,而中华文明本身,就不会臣服于美国民主霸权。”
事实正是如此,中美接触背后,其实是价值理念的博弈,中华文明不可替代,不可能融于西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