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便带着军队好大量的黄金储备,撤往了台湾。
前往台湾之时,他心中还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迟早有一天,他还会带着国民党反攻回大陆,却没想到,这一退就是一生,此后他再也没能踏上过大陆。
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如此仓促的临走之时,带走的财产数量和兵力也成了一个令人好奇的点,他究竟带走了多少黄金珠宝,强弩之末之时他们又还剩多少兵力呢?
撤退的国民党
1946年,国共两党刚刚经过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前后不到一年时间,蒋介石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公然撕毁双方历经40天才签订的协议,不顾社会各界的反对,公然向我党及我党的解放区发起进攻。
解放战争由此爆发。
此时的蒋介石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国民党有着美国提供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占据着全中国大面积的领土,人数也是我军的几倍之多,有何理由会失败呢?
可是千算万算,蒋介石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民心。
由于国民政府腐败的统治,国民党早已经在民众们心中失去了威信,而我党向来坚持走进群众,从群众中走出来,再回到群众中。
因此只要是和我党有过接触的普通民众,莫不是交口称赞,而反观国民党军队,不仅失去了民众们的信任,他们的内部也是各打各的,矛盾极深。
或许这样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从张灵甫带领军队参加孟良崮战役之时,国民党的矛盾就开始凸显了出来。
张灵甫由于贪图头功,想要在蒋介石面前得到邀功,便贸然带着军队深入我军腹地,此举毫无疑问遭到了我军的包围。
面对我军强势的围攻,张灵甫在最后时刻不得不向附近的军队发出求援的消息,要知道张灵甫带的军队可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整编74师,对于国民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蒋介石根本不会放任这支部队被围攻而坐视不理。
原本距离最近的李天霞的部队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够赶到孟良崮附近,解救下被围困的整编74师。
只是李天霞和张灵甫两人刚好不对付,因此在接到张灵甫的消息之后,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交给了手下的一名团长去完成这项任务。
结果这样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竟然只派了一支通讯部队前去完成这项重任。
犹如困兽的张灵甫原以为支援部队已到,当即召集部队开始发起图为,结果最后确实损失惨重,整编74是彻底失去了反抗的机会。
张灵甫更是直接死在了这场战役中,对国民党的军事实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蒋介石甚至为此雷霆震怒,当即查办了一批官员,只是国民党此时已经是“病入膏肓”,这次战役只是“病症”初漏端倪,仅仅是无关痛痒的查办一批官员,根本无法解决国民党内部的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在此后的战斗中,他们唯一的优势也将会荡然无存。
如果说这只是开胃菜,那么1948年对于解放军来说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是在这一年,战场上的局势开始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就连蒋介石都为之震惊的逆转。
自1947年下半年开始,解放军就开始进入了战略进攻的模式,战场也逐渐从我党占领的解放区,推进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区域。
辽沈战役就是两军对决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这是解放军的数量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同时也是国民党势力迅速衰败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军民一心的共同努力下,解放战场的局势很快就发生了逆转。
尽管蒋介石的军事才能有限,但是在政场和战场拼杀了半辈子的他,自然比谁都清楚,国民党此时正在已无法阻挡的势头走着下坡路,或许在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有了撤退的念头。
尤其是1948年年底的淮海战役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就是否要“迁都”的事情,爆发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认为此时还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没有必要迁都,也有人认为,防患于未然,此时国民党的形势已经逐渐开始落於下风,不如选择一处更好的位置,以谋后路。
在双方争论激烈的时候,蒋介石一怒之下,直接拍板定案,定下了两个迁都的方案,一个是广州,另一个就是重庆。
重庆国民政府旧址
与此同时,除了明面上的人员调动,蒋介石也开始将这些年来国民党收敛来的财产进行转移。
蒋介石原本的计划是,在广州守住天险,阻止我军过江,而代总统李宗仁也是专门派出人员,与我党展开和谈,提出了“划江而治”的请求。
毛主席十分清楚,这不过是国民党的拖延战术,更何况,中国的领土自古以来都是一体的,何来的分来治理呢?长此以往,就算没有爆发战争,两岸还能是一个“国家”吗?
因此毛主席等人当即就拒绝了国民党的和谈请求,同时继续发动了进攻。
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那道天险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甚至连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撑到,就被我军以十分强势的方式突破了,失去了长江的“庇护,国民党已经是退无可退,蒋介石只好又带着国民党的领导班底跑到了重庆。
渡江战役
这次他也想好了,守着重庆大后方这个门户,只要有充足的物资、以及和大后方的运输路线,反攻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败军之将,又失了民心,如何能够重新“翻身”呢?
于是,国民党开始搬出了和之前同样的伎俩,他一边说着自己不会撤退,一定要和我军死战到底,却在暗中开始了转运物资的勾当。
但重庆如果失守,他们还能去往哪里呢?
蒋介石曾经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当时的他一共有三个选择:一是撤往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广人稀,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是绝佳的据守位置;而是海南岛,当时我军的海军实力较弱,占据海峡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我解放军隔离开,三是台湾岛,原因也和海南岛一般无二。但最终在学者张其昀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带领军队撤往台湾地区,因为台湾地区和海南岛相比,物产比较丰富,面积广阔,适合耕作,最重要的是,海上的交通比较发达。
蒋介石曾经也带着妻子宋美龄前往台湾岛“视察过”,这里的物资丰饶,工业基础也比较完善,他也认为这里是最合适的撤退地点。
因此蒋介石便开始,往台湾搬运军队和大量的黄金物资。
这次撤退一共历经几个月的时间,大量印刷金圆券导致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是大厦将倾,只顾个人敛财,如何还能顾得上这些民不聊生的民众呢?
那蒋介石如此大费周折的往台湾搬运物资和兵力,想要保留自己的实力,反攻大陆,他究竟带走了多少兵力?又带走了多少财产呢?
当时人们只知道,蒋介石去往台湾的时候,国民党已经是大势已去,兵力更是大不如前,作战之初曾数倍于我党的国民党士兵,在撤退之时和解放军部队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尽管他们曾耗尽心思,从各处抓壮丁来补充军队人员,只是蒋介石早已经失去了民众们的支持,因此抓起来的这些壮丁,要么偷偷逃跑,。要么就趁机投向了解放军。
留下的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化训练,根本没有充足的作战能力。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十不存一的国民党部队在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之后,也还有几十万的兵力,尽管和解放军500多万的兵力相比,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在形势如此严峻之时,还能剩下几十万的兵力,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个数字还是相当惊人的。
除去跟随国民党一同撤退的60多万的兵力,各级军官和随军的家眷加在一起,大约也有100多万人,可见国民党撤往台湾之时究竟费了多少周折。
那当时国民党的局势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少驻守各地的国军将领都纷纷选择起义,就连傅作义也选择投靠了共产党。
那为何还会有60多万的军队选择跟随蒋介石“撤退”台湾呢?如果说因为那些国民党军官前往台湾是因为和蒋介石一样,抱着反攻大陆的想法,那这些士兵又有何所图呢?
实际上,这些将士也并非真心跟随蒋介石撤往台湾的,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有一些是被抓壮丁进入部队的,还有一些想走却没能走得了,不得已跟着去往了台湾。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足见蒋介石在当时确实已经失去了民心,撤到了台湾之后的蒋介石依旧不甘心地在当地招兵买马,想要扩充自己的部队。
结果台湾到地方有限,他们招揽再多的兵马也没有足够的地方安置,甚至还会对他的财政产生严重的影响。
至于蒋介石在临走的时候带走了多少黄金,那更是数不胜数。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黄金算不上粮草,却也是蒋介石极为倚仗的东西。
从1948年的时候开始,蒋介石就已经开始往台湾地区转运财产了。
经过这许多年的当政,蒋介石搜刮的民脂民膏数额十分惊人,短短几个月时间,800万两的黄金就被转运到了台湾,而除了黄金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汇和文物,都被送到了台北地区。
那段时间,台湾岛的港口都是异常繁忙,大量装载着黄金的箱子,被送到了这里的口岸,就连台湾民众们的生活,也被国民党的此番行为搅得稀碎。
而大陆民众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由于蒋介石疯狂地搜刮黄金,不少家中存有黄金的人,都遭到了无妄之灾,大量的钱币被印刷出来,为蒋介石最后疯狂的搜刮做准备。
那段时间,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每天贬值的钱币犹如废纸一般,以致于后来一麻袋的纸币,才能换一块面包。
所以民众们不愿意交出手中的黄金,国民党在大陆的局势也开始进一步恶化。
尽管国民党从来没有宣布过撤退台湾的事情,但是战场形势的失利,经济的崩溃让不少人都开始感到了恐慌,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往解放区转移。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厦将倾的国民党不得不匆匆忙忙去往了台湾。
1949年12月,随着蒋介石途经广州,正式飞去台湾,这场旷日持久的解放战争终于宣布告一段落。但是两岸的关系自此之后便陷入了冰点,甚至断了联系。小小的台湾岛上在那个无可奈何的时代不知承载了多少思念,也不知有多少人是被迫去往台湾。
但如今随着祖国的强大,统一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想必曾经流落台湾岛的同胞们终会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台湾一直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