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西游记》:师徒五人只是唐僧的“分身”,悟空就是牛魔王

知一大人 2021-03-08 16:44:40

有人问:铁扇公主的为什么放在舌头下面?

一个网友的回答最为经典:

因为舌头最容易煽风点火。

铁扇公主的扇子一面扇出来的是风,一面扇出来的是火。孙悟空第一次用计拿到了扇子,结果不知道这个变化,回到火焰山,一扇下去,火势更旺。

煽风点火,这不就是我们舌头的功效吗?

在“四大名著”中:《三国》讲谋略,《水浒》说忠义,《 红楼 》言真情,唯独《西游记》,它讲的是“神魔斗法”。

乍看之下,《西游记》似乎跟世俗人事并无关系,但仔细一读,才发现,它讲得是个人“修炼”的过程。

有人说,唐僧“师徒五人”其实不过是唐僧自己的“分身”。

孙悟空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要走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一个筋斗,刚好也是十万八千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筋斗就到了目的地?为什么一定要徒步走下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后来再读,才发现或许孙悟空并不存在,它只是唐僧的“心”。

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像一只猿猴一样,它善攀援,非常活跃。

就像我们平日里说话聊天,总能通过这个事,攀到另一件事,再从另一件事,瞬间攀到不相关的其他事。

越攀越远,这不就是“心”的特征吗?

我们“心”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比如说——

去非洲,你的心中立刻能想到非洲的茫茫沙漠;

到南极,你的心中是不是马上能见到皑皑冰雪?

我们的“心”还善变化,你可以在心里使用“七十二变”,变化成任何自己想变的事物。

所以,所有孙悟空的本领,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那颗不受约束的心。

它的力量巨大,但破坏力也很强——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特征。

猪八戒

如果说孙悟空是唐僧的“心”,那猪八戒是什么呢?

有人说它是唐僧的“欲望”。

是的。大家一定发现了,在《西游记》中,无论猪八戒如何好吃懒做,如何做了坏事借口推脱,唐僧从来不会责怪猪八戒。

唐僧一直骂孙悟空,但他从不管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是他的“欲望”——

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所犯的错误,往往会比较宽容,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犯错之后,会道歉说“自己不过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

在《西游记》中,唐僧永远正襟危坐,他对任何俗事都不动心,对钱不动心,对美色不动心,对美食不动心,可是,猪八戒都替他动心了。

沙僧

有人说,在《西游记》中,沙僧这个人物很多余,在“打怪升级”的过程中,他说的最多的台词是——

大师兄,师父让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让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让妖怪抓走了。

大家发现了吗?沙僧虽然说话少,但他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虽然说得都对,但他很无趣。

因为,沙僧代表了唐僧的理性和逻辑,所以在书中,“挑着担子”的永远是沙僧——理性和逻辑总是在默默无语地工作着。

白龙马

大家习惯了说“师徒四人”,但其实,在取经队伍中,是“师徒五人”,那个一直被忽略的白龙马,代表了唐僧的意志。

“心猿”是孙悟空,“意马”就是 白龙马。

它比其他徒弟都要坚定,不管你们去不去,我是一定要去的。

牛魔王

在《西游记》中,除了“师徒五人”,还有一个“妖魔”,它和孙悟空曾是结拜的兄弟。

它是“牛魔王”。

其实,牛魔王和孙悟空更像是同一个化身,他们就像是“孪生兄弟”。

只是,走向“取经之路”,愿意修炼自己的孙悟空最终成了“斗战胜佛”,而没有“取经”的牛魔王依旧在撒野。

结语

如此看来,《西游记》其实是一本教人“修炼”的书,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大家能够把自己的“心猿”修炼成“斗战胜佛”。

最后,孙悟空在成佛的时候,他要求菩萨为他解除紧箍咒。

菩萨笑着说:你摸一下,哪里还有禁锢?

禅宗里讲:“谁缚汝”。

在心里把自己束缚住的,究竟是谁呢?

相信这样读完《西游记》,你也就能找到了答案。

2 阅读:180
评论列表
  • 2021-03-11 00:20

    讲的很有学问啊,受教了。在理。

  • 2021-05-12 00:49

    厉害,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