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默邨(1901年—1947年7月5日 ),又名丁默村,原名丁勒生,湖南常德人(今武陵区),曾任汪伪政府社会部部长、浙江省主席,汉奸,1947年7月5日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国民政府处决。

丁默邨
丁默邨,1901年出生于今湖南省常德市城区一个裁缝兼裱画店的家庭。五四运动时,他在省立二师附小读书,1920年入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丁默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前往国民党控制下的广州。1926年任职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情报机构中统的前身)。1930年被派回上海,表面是明光中学校长,实际是特工。1934年,丁默邨受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举荐任军统第三处(邮检处)处长,负责邮电检查。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丁默邨因受戴笠等人排挤,军统第三处被撤,丁默邨挂了一个少将参议的空衔,地位一落千丈。
1938年,丁默邨被日本人选中,意图以华制华。丁默邨于是在上海与日本人挂钩。次年2月,丁默邨投日本大本营特务部长土肥原贤二,提出破获蓝衣社及共产党地下组织方案的“上海特工计划”作为见面礼。至此,丁默邨正式投靠日本,并与李士群合组特工总部于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丁默邨、李士群分别为正、副主任。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时间内,76号竟然制造了三千多起血案。后来两人与汪精卫合流,与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特工在南京、上海展开了激烈争斗。国民政府在上海、南京的抗日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部分国人称丁默邨为“丁屠夫”。

丁默邨
1939年8月,丁默邨在汪精卫国民党六大上任东亚联盟中国总会所属社会福利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起丁默邨先后任职汪精卫政权社会部、交通部、社会福利部等部长、及浙江省主席等要职。

李士群
1940年,丁默邨发表“岁首感言”一文,主张只有东亚会战胜利,东亚民族才能解放。同时,丁默邨积极夸耀日军战功,鼓吹整军建国,加强训练,与日军并肩作战,实现大东亚共荣。
1943年,丁默邨任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参与国策的制定,是中日基本条约、中日满同盟条约,及对英、美宣战的主谋者之一。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丁默邨被国民政府逮捕。据称,丁默邨1941年起接受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招降,成为国民政府在敌营的内应。陈立夫及军统高层戴笠均曾保证丁默邨的生命安全。但后来丁默邨在狱中生病、保外就医。根据陈立夫的回忆,丁默邨在其间顺道游览玄武湖,被中央社记者认出,遂采写报道《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登于报纸。这一报道被蒋介石看到。蒋介石极生气,说“生病怎还能游玄武湖呢?应予枪毙!”
1947年2月8日,首都高等法院判决汪伪特工总部主任、曾任汪伪政府社会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丁默邨通敌叛国,处以死刑。1947年7月5日,丁默邨于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国民政府处决,时年46岁。

电影《色戒》
张爱玲小说《色,戒》,被认为是丁默邨与郑苹如、胡兰成与张爱玲两对人物原型的影射。郑苹如(1918年—1940年2月 ),原籍浙江兰溪,中日混血,曾经当过上海《良友画报》封面人物,曾协助重庆国民政府从事情报工作。她因家庭关系,与在上海的日本人交往,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后郑苹如接识丁默邨获取情报。1939年12月21日,中统4人暗杀丁默邨失手,暴露身份,她也被捕获。1940年2月李士群将郑苹如枪杀,享年22岁。后郑苹如被定为烈士。

郑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