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闭幕式现场,我看见了整整379辆中通客车整齐排列在场馆外面,它们静静地等待着最后一批运动员登车离开,而这一刻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
中通客车的H12PLUS就那样停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极寒天气下居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出现,这让我特别好奇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里,那些电池组件和发动机部件被寒风吹着,工程师们不得不在深夜里顶着寒风检查每一个零件,生怕出现任何问题影响第二天的比赛。
运动员坐在车上的时候,可能都没注意到车底下的防冻液管路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要不然在这种天气里,管路早就冻住了。
工程师告诉我,这些车子的暖风系统都是反复测试过的,就是为了保证车厢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最舒适的状态,运动员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些细节。
每天凌晨三点,当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维修团队就开始对所有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他们说这是保证万无一失的必要工作。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工程师在午夜时分接到电话,说有辆车出现了小问题,他二话不说就裹上棉衣冲了出去,这种敬业精神真的很感动。
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一直是个技术难题,但中通的工程师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电池组外面加装保温层。
运动员们可能没发现,他们每天坐的这些车子都是有故事的,它们默默承担着赛事交通的重任。
我问过一个司机,他说最难忘的是一位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对他说谢谢,因为每次去赛场的路上车里都很暖和,让他能够保持最好的状态。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这些车子就已经准备就绪,司机们都提前到岗,确保第一批运动员能准时到达训练场地。
从运动员村到比赛场地的路上,我经常看见这些车子穿梭往返,它们就像是一条条流动的河流,把赛事的各个场地连接在一起。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中通公司专门为这次赛事组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服务团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就为了保障这次赛事的交通。
维修站里总是亮着灯,因为他们实行七乘二十四小时的值班制度,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赛事期间,我看见工程师们经常在电脑前讨论各种技术问题,他们说这是为了确保每一台车都能在极寒天气下正常运转。
那些坐在中通客车上的外国运动员,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也许正在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一位来自中东国家的运动员说,他没想到中国的客车技术已经这么先进,车内的设施和舒适度让他印象深刻。
每当我看见这些车子整齐地停在场馆外,就会想到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展示中国制造水平的一个窗口。
世腾纯电动客车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证明了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点连外国专家都认可。
服务团队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在赛前就进行了无数次演练,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有一次深夜下大雪,我看见维修人员在户外检查车辆,他们说这是为了确保第二天一早车辆能够正常发车。
司机们都经过了特殊培训,不仅要熟悉路线,还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种细节上的准备工作真的很重要。
每天晚上,我都能看见工作人员在擦拭车身上的积雪,他们说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