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其无人机部队、导弹部队和海军部队对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及其他多艘军舰发动联合军事行动 ,还宣称成功迫使美军航母撤离。这一消息瞬间点燃国际舆论,让人们不禁聚焦这个来自也门的武装力量。一个在国际上看似不起眼的武装组织,究竟为何有胆量同时向美国和以色列叫板?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局势和原因?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胡塞武装(资料图)
胡塞武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也门社会矛盾丛生,民众对政府的腐败和高压统治极为不满。1992年,侯赛因·巴德尔丁·胡塞创立了“青年信仰者”团体,起初这只是一场以传播什叶派伊斯兰教义、抨击政府腐败为目的的学生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也门政府奉行亲美政策,这引发了“青年信仰者”团体的强烈抗议。他们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却遭到了残酷镇压。2004年,侯赛因·胡塞在与政府军的冲突中不幸阵亡,“青年信仰者”团体悲痛重组,正式更名为胡塞武装,从此开启了与政府及其背后支持者的长期对抗。
胡塞武装自诞生起,就有着清晰坚定的政治诉求。他们一心想要推翻也门现政府,构建符合自身意识形态的政权,在他们的理想中,未来的也门应该是一个纯粹遵循伊斯兰法律治理的国家。同时,他们坚决抵制西方势力对中东事务的干涉,认为西方的介入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与本土文化。
胡塞武装(资料图)
从2004年开始,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军之间的战火就从未真正平息。他们指责也门政府深陷腐败泥潭,对扎伊迪派什叶派教徒存在严重歧视,还要求政府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2014年9月,胡塞武装迎来军事力量的迅速崛起,一举攻占也门首都萨那,随后挥师南下,占领了该国南部大片地区。这一系列行动让时任也门总统哈迪陷入绝境,被迫逃亡沙特阿拉伯寻求庇护。胡塞武装的迅速扩张,引起了以沙特为首的多国联军的警惕。2015年,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果断对胡塞武装发起军事行动,也门自此陷入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泥潭,战争规模不断升级,给也门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也让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这成为了胡塞武装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契机。胡塞武装一直是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的一部分,自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他们坚定地站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立场上。巴以冲突的升级,尤其是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采取激烈军事行动,导致巴勒斯坦平民伤亡惨重,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胡塞武装作为支持哈马斯的力量,在此时得到了中东其他国家的默许。
此前,胡塞武装饱受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联军的打击,但在巴以冲突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对胡塞武装的围追堵截力度减弱。胡塞武装得以暂时摆脱联军的压制,集中力量对抗以色列和美国。他们以支持哈马斯为由,频繁袭击过航红海的以色列船只和美国舰船。据胡塞武装公布的数据,在新一轮巴以冲突期间,他们仅针对美军的“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就发动过8次打击。这种行动不仅表达了他们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胡塞武装(资料图)
也门紧邻红海这一关键的海上咽喉,各种游船、货轮往来不断。红海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重要海上通道,每年有大量的货物通过这里运输。胡塞武装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几乎在家门口就能对过往船只进行干扰和劫持。他们的行动给国际航运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美国和以色列感到头疼不已。
胡塞武装通过对红海过往船只的行动,向美国和以色列施加压力。只要他们继续威胁以色列航运,运费和保险费就会上涨,这对经济本就困难的以色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胡塞武装对红海航道的干扰,也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和经济利益。美国作为全球霸主,一直试图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红海航道的稳定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胡塞武装利用这一地利优势,成功地牵制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部分精力。
美以等国在打击胡塞武装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导致也门许多民用设施和港口被摧毁。也门本就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些被摧毁的设施原本是当地民众赖以生存的依靠。民用设施的毁坏让也门民众的生活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民众对美以等国充满了深深的仇恨。
在这种情况下,也门民众转而全力支持胡塞武装。民众的支持为胡塞武装提供了坚实的根基,他们为胡塞武装提供情报、物资等支持。胡塞武装也借此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得以在与美以的对抗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民众支持的“人和”因素,使得胡塞武装在面对强大的美以军事力量时,依然能够顽强抵抗,甚至主动出击。
胡塞武装(资料图)
胡塞武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武器装备水平和战术运用能力。早期,他们被戏称为“拖鞋军”,军事装备简陋,战斗力看似平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武器装备逐渐得到改善。从一开始的近程导弹袭击、自杀式小艇封锁海上通道,到如今能够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甚至将无人机与自杀式小艇相结合,攻击美国航母编队。
在战术上,胡塞武装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开始执行停火协议之后,胡塞武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表示在加沙停火期间,将只攻击与以色列相关联的船只,除非美英两国或以色列向也门继续发动“侵略”,该组织将进行反制。这种灵活的策略,既表明了他们的立场,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各方的全面冲突,同时也对美国和以色列形成了心理上的威慑。只要胡塞武装宣布继续对以色列货船进行攻击,货船通过红海区域的运费和保险费就会上涨,这对以色列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面对胡塞武装的不断挑衅和攻击,美国和以色列陷入了困境。美国为了应对胡塞武装,消耗了大量导弹,已达200多枚。美国海军不得不调整策略,尽量使用密集阵系统来抵御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袭击。而且,美国还担心在红海及其他热点地区使用的弹药,正在大量消耗其在西太平洋作战的库存,于是向国会寻求额外资金补充库存。
以色列方面,由于胡塞武装的攻击,其航运受到严重影响,经济面临更大压力。同时,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因胡塞武装的行动变得更加复杂。美国和以色列都认为这是一个彻底打击“抵抗之弧”的好时机,特别是胡塞武装,但他们的行动收效甚微。以色列和美国面对胡塞武装,似乎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这成为国际军事斗争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胡塞武装(资料图)
当前,加沙停火协议虽然已经生效,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份协议非常脆弱,存在巨大不确定性。胡塞武装表示只有三个阶段的停火协议得到完全执行,才会停止攻击与以色列相关联的船只。因此,红海地区再度爆发高烈度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中东地区总体上不具备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条件。从2023年哈马斯突袭以色列行动以来,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且叙利亚局势也在发生变化,伊朗也在根据局势调整自身策略。但像胡塞武装这种小规模的不断骚扰,预计将会长久持续下去。以色列在中东的战争中从来没有打过两周以上的,而此次与哈马斯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双方都消耗得精疲力竭。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已经在中东埋下了更多的仇恨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发芽。
也门胡塞武装同时向美国和以色列叫板,背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与美以的对抗中不断发展壮大,给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未来中东地区的局势将如何发展,胡塞武装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