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尼克松访华,看见“打倒美帝”标语,伟人用三字让他放声大笑

金兔历史 2025-01-24 15:22:05

声明:本文内容依据权威资料并融入个人观点编写,文末已注明文献来源及提供截图证据,敬请查阅。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缓和。访华期间,他在北京街头见到红色横幅,其上竟写着“打倒美帝”,引人深思。

尼克松极为愤慨,认为某事明显做给美国人看。在与毛主席会谈时,他当场提出了这一事件,表达不满。

惊悉,毛主席已知此事,且命令保留原状。尼克松欲怒之际,毛主席仅言三字,令其转怒为喜,当场大笑。

人们好奇毛主席的言论内容,不解为何在尼克松访华时,仍悬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

1972年2月21日,冬季严寒之际,尼克松横渡太平洋访问东方大国,开启了历史性的访华旅程。

尼克松早于1971年就寻求与中国关系缓和,最初行动是派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1年,基辛格经巴基斯坦转道至北京,秘密会晤了周总理,此次会谈高度机密,仅限于中美高层知晓。

会谈旨在预先就尼克松的秘密访华事宜进行沟通,确保双方准备充分。

尼克松为何在此时期与中国密切交流?全球视角下,中美关系仍处敌对,相互不满,此决定令人费解。

需从另一视角审视,美国及尼克松当时处境,正值美苏冷战,美国被苏联压制,处于不利地位。

尼克松任期将尽,他意图为下届竞选铺路,积极争取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借此提升个人声望。

在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始终反对“霸权主义”。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已在战场上分出胜负。

美国野心昭然,于台湾海峡、朝鲜挑事,且在基辛格访华前夕,又搅动中国南部安宁。

美军七万入侵柬埔寨,意在威胁我国边境。此霸权强权行径,遭毛主席谴责,亦被追求和平的中国人民所不满。

为了表明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当时中国大街小巷遍布醒目红色横幅,其上核心标语为:“打倒美帝国主义”。

未料尼克松访华时,醒目横幅尽收眼底,他竟追根溯源至毛主席。毛主席巧妙解释,使尼克松由怒转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期间,在北京城内,看见了“打倒美帝”的红幅标语,面对尼克松的愤怒,毛主席最后淡定回应了三个字,尼克松放声大笑,主席究竟说了什么呢?】

1971年,基辛格前往中国,为尼克松总统即将进行的访华行程,提前进行必要的沟通与筹备工作。

周总理心思细腻,曾考虑在特殊时期,对大街小巷的“反美帝国主义”标语进行适当处理。

周总理担心影响接待工作,向毛主席反映。毛主席指示:保持现状处理,无需变动。

该不变的决定持续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时,毛主席此举目的鲜为人知,但大家仍遵守了他的指示。

尼克松一周访华,中方给予最高规格接待,因为这是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其重要意义显著。

另一方面,可感知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否则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之际,不会寻求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1972年初,距尼克松访华两月前,中方着手进行接待筹备工作。

美国总统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因众多恐怖分子正伺机策划对美国高层的刺杀行动,威胁不容忽视。

美方前站人员提前抵华,进行各项工作检查。尽管任务复杂繁琐,但在有序安排下,所有工作均已完成。

尼克松偕同第一夫人于2月21日上午从夏威夷乘专机抵达北京,降落在东郊的首都机场。

新年余韵未散,中国处处洋溢喜庆。周总理与叶剑英等领导人提早抵达机场,亲临停机坪,静候来宾。

尼克松抵华后,即受中方热烈欢迎,他主动伸手与周总理相握,这一幕被记者捕捉,成为历史性的瞬间。

中方重视尼克松到访,从仪仗队规模可见一斑。通常迎接外国最高领导人,仪仗队人数为150人,此次亦不例外。

此次规模翻倍,共派出371人。尼克松感受到中方尊重,但不久后,见到满街红色横幅,心情转差。

且无视外交礼节,他当面质询毛主席。后续事态如何发展?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尼克松总统主动寻求首次的访华之旅,可当他看到街边“打倒美帝”的鲜红标语时,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后来他当场质问毛主席,这是怎么回事儿?谁知,毛主席淡定回复了三个字,惹得尼克松当场笑出了声音!】

1972年尼克松访华,感受中国独特文化。周总理陪同至钓鱼岛国宾馆,并款待以地道中餐,让尼克松领略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毛主席因身体原因未到场,但给予尼克松特别惊喜:指派御用厨师为其专备三道特色菜肴。

一道名为“烧滑水”的菜品,译给尼克松后他感到困惑,不解其特别之处。他仅觉此鱼多刺,或为中国人所爱,却非外国人适宜品尝之选。

心思细腻的毛主席岂会不知此事?实则,他特意准备这道菜,意在借此表达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如同“烧滑水”中的青鱼,凭借优势部位在水中畅游。中美两国未来将作为强大力量,携手引领全球发展。

尼克松在与毛主席会面交谈前,乘专车游览北京城市风光时,已初识毛主席的智慧。

他常常见到醒目的红色标语,便主动向翻译询问其内容。得知答案后,他默默记下。

尼克松强忍怒气与疑问,与毛主席当面交谈。会谈在毛主席书房举行,这次会面具有历史性意义。

望着笑容满面的毛主席,尼克松的怒气消解了些许。他原以为毛主席严肃寡言,不料其言谈竟风趣至极。

交谈结束后,尼克松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

红色大横幅上的“打倒美帝国主义”标语,是特意为他展示的吗?中国人真要对抗美国,伤害自身利益吗?

毛主席听闻后,简答“防空炮”。尼克松不解,毛主席随即进行了解释。

中美关系缓和期间,未撤“打倒美帝国主义”标语,实为维持“意识宣传”目的。

中国革命时期,这些口号常被使用,且毛主席已习以为常,因此无需摘除。

毛主席含笑对尼克松说:“我个人而言,你和基辛格不在打倒名单上。中国人难得有美国朋友,若打倒你们,岂不就没了?”

尼克松听完那幽默且精炼的话语后,大笑起来。他意识到自己未能即刻领悟毛主席的深意,赞叹毛主席确实是位杰出的政治家。

尼克松访华时,该标语成为小插曲。此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并于1979年正式建交。毛主席虽未见证,但他为此付出良多,永远值得称颂。

中国知网资料显示,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进行了历史性会面。

中国知网记录历史事件:中国接待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首次访华行程,该访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中国知网揭示尼克松访华内幕,通过详尽资料展现历史事件,保持逻辑清晰与用词准确,全面呈现访华背后的秘密。

中国知网记载,尼克松访华期间曾参观大港,这一行程体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时刻,记录了两国交往的历史足迹。

6 阅读:110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