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可有些时候,它却变成了磨刀石,将演员的美丽一点点磨损殆尽。最近热播的古装剧《雁回时》,就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个“回不去”的盛世美颜?
还记得陈都灵刚出道时的清纯模样吗?那双清澈的眼睛,仿佛能融化冬日的冰雪。然而,《雁回时》中的她,却让我倍感陌生。过度的滤镜,让她的脸失去了原本的质感,反而显得不自然,甚至有些僵硬。那些特写镜头,更是将她的面部瑕疵无限放大,额头紧绷,苹果肌毫无生气,整体感觉很不协调。 这究竟是化妆师的失误,还是为了迎合所谓的“网红审美”?我不禁开始思考。难道,曾经的“校花”真的回不去了吗?
男主角的“古装丑王”之名,名不虚传?
要说起《雁回时》的男主角,那真是让人一言难尽。不少网友将他比作网红“听泉鉴宝”,甚至给他冠上了“古装丑王”的称号。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认同,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看过剧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角色的选择确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他的古装扮相,似乎与角色的气质格格不入,整体观感并不舒服。难道,古装剧的选角标准,真的这么低了吗?
老戏骨的无奈与新生代的迷茫
与两位主演相比,《雁回时》中那些老戏骨的演技,无疑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他们的精湛表演,撑起了整部剧的骨架,也让观众看到了老一辈演员的专业素养。但这更凸显出新生代演员的不足之处。 他们或许拥有姣好的外貌,但缺乏打磨演技的耐心和毅力。他们似乎更热衷于追求流量和曝光度,而非真正的艺术创作。
“网红脸”的盛行,究竟是谁的错?
这不得不让我反思当下的娱乐圈审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演员,都开始追求千篇一律的“网红脸”?难道,个性和特色真的不重要了吗?难道,观众的审美,真的已经被同质化的审美所绑架了吗?我想,这不仅是演员的问题,更是整个娱乐圈需要深思的问题。 过度追求流量,导致很多演员忽略了自身优势,沉迷于滤镜和修图,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陈都灵的迷失与希望
我不得不承认,陈都灵拥有好身材和气质,她的古装扮相,在远景镜头下依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气质,但特写镜头下的问题确实严重。她需要调整自己的面部状态,发挥自身优势,摆脱网红审美的束缚,找回曾经的清纯与灵动。 这需要她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她拥有更清醒的自我认知。
不仅仅是《雁回时》,更是整个娱乐圈的缩影
《雁回时》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演员颜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今娱乐圈的一些弊端:宣传不足、选角不当、审美偏差等等。我们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也需要更多有演技、有实力的演员。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娱乐圈的价值观,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回归到艺术创作的本质。
你对《雁回时》以及当下娱乐圈的审美风向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