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王近山病重住院,朱铁民前去看望,王近山:你下次什么时候来

历史详说员 2024-10-27 21:51:22
前言

图|王近山将军

朱铁民回想起同王近山将军在一起战斗的光荣史,他曾这样说:“首长都不怕死,我这一条小命算得了什么呢?有这样的首长,是我一生的福气。”

王近山将军与朱铁民的“邂逅”

一代战将王近山南征北战几十年,打起仗来必不可少的除了武器外,就是交通工具了。

在过去王近山将军最喜欢的便是战马,那时他总是喜欢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任谁看起来都是威风凛凛的,后来在打仗过程中,从敌人那里缴获了汽车,也是从那时起,王近山开始改坐汽车。

可自战争年代乘坐汽车开始,王近山将军就经历了几次交通事故,也正是这几次事故不仅给他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第一次事故是在1947年,蒋介石被迫放弃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在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战场转入守势,为了扭转战局,蒋介石不惜铤而走险,对山东、延安发动攻击。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之后,开始调动刘邓大军在中原一带举行大反攻,王近山是二野六纵司令员,自然是要参与大反攻的。

在野战军司令部的会议结束后,王近山火急火燎的坐上了吉普车,就要赶往前线打仗,不幸的事情也是在那时发生的。

那天,就在去往前沿阵地的途中,敌人的炮弹不断在冰雪崎岖的山路中轰炸,因战事紧,任务急,脾气暴躁的王近山一上汽车就催促着司机说:“快开,快开!”

这是王近山的一贯作风,打起仗来威严、霸道,而且是要冲到战场上的第一线指挥作战,可王近山越是催的着急,司机就越发紧张,一脚不慎,车子便像是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马,开始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去,很快,车子便翻进了山沟之中,王近山也被卡在了汽车底下。

当警卫们用力将车子抬起,把王近山抬出来时,只见他的右腿棉裤被鲜血浸得透湿,血不断地往出涌,剧痛使王近山的脸像纸一样惨白。

图|王近山将军

到了前线医院,卫生部长赶忙替王近山止血包扎,并打上了石膏,那段日子王近山只好老老实实地躺在医院里,在后方休养。

可当时战争刚刚拉开序幕,王近山就受伤了,这让他心急如焚,他很想冲上战场去战斗,可是没办法,毕竟伤还没养好。

王近山在医院里躺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刘伯承和邓小平前去医院看望他,看到自己的首长,王近山眼泪不自觉落了下来,他说:“我这样躺在这里,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呢!”

两位首长十分了解爱将的秉性,拗不过他也确实离不开他,于是在王近山腿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便让他重返前线了。

而这次车祸,也给王近山留下了终身残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两条腿相差了足足七八公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第二次是在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参战以来,王近山便鲜少回家,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父亲,于是在部队修整的时候,王近山特意安排了两名警卫员到湖北省红安县把老人家接来,准备接老人家来大城市里享享福,看看还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人家一辈子没出过门,也没见过大世面,听到儿子要接自己去大城市里,自然喜不自禁,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来到火车站后,两个警卫员疏忽大意,没有守护在老人家身边,老人家因为从来没见过火车,想象不到他的巨大威力,最后被呼啸而来的气浪卷入了车轮之下。

这意外的打击让王近山痛不欲生,但他并没有责怪警卫员,反而说:“他们都是战场上立过战功的好同志,这件事怪不得他们,不要为难他们了!”

后来,王近山亲自回到了阔别近二十年的故乡,亲自安葬了自己的父亲,这件事在王近山的心灵上也留下了一辈子都无法磨灭的伤口。

图|王近山将军

这几次的事故对王近山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这也加重了他对车祸的恐惧心理,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王近山,在私下里对司机是极为挑剔的,后勤部每每派去的司机都很难让王近山喜欢。

肖永银在得知王近山没有合适的司机后,便主动带着一个高个子士兵走进兵团司令部指挥所,刚进门,肖永银就笑着对王近山说:

“司令员,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把式’,要不是因为打仗的需要,我可舍不得把他送给你呢!你试试他的手艺,还真有两把刷子嘞!要是还不喜欢就一定要还给我噢!”

听了肖永银的话,王近山仔细打量着这位大高个兵,点了点头,说:“既然是你推荐的,那我可得试试!”

肖永银送来的大个子兵正是日后与王近山出生入死的司机朱铁民。

朱铁民在旧社会经历了苦难童年,不到二十岁时他就学会了开汽车,1949年的一天,朱铁民正开着车走在路上,遇到了解放军的队伍,还有几辆军用卡车横七竖八的停在公路上,他便下车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是解放军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汽车。

这时,一个军人见到朱铁民从车上下来,忙走过去拉着他的手说:“老乡,能不能帮个忙呀?我们搞不走啊!”

朱铁民点了点头,上车后,他三下两下就把车开动了起来,军人见此情景,认真的打量了朱铁民一番,然后说:“怎么样?跟我们走吧,给我开车,我那里可有好车开啊!”

朱铁民十分高兴地问:“那我也能参加你们的队伍啦?”

“那当然!”

就这样,朱铁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他才得知,自己参加的部队正是战绩辉煌的二野刘邓大军,而他遇到的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军人,正是肖永银。

图|肖永银将军

因朱铁民开车技术十分精湛,颇受肖永银的欣赏,但当肖永银得知司令员王近山身边没有一个满意的司机后,他便忍痛割爱,把朱铁民推荐给了王近山。

从那以后,朱铁民便跟随着首长王近山,由于战争残酷,环境险恶,自从跟上王近山以后,朱铁民的神经时时刻刻都绷的紧紧的,他了解王近山将军的脾气,枪声一响,他就要往前冲,而且一定要冲到前沿阵地、枪炮声最密集的地方进行指挥,朱铁民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任务艰巨,不仅要开好车,还要保证首长的安全。

据朱铁民回忆:

“首长一遇到打大仗,打仗的时候就容易急躁,急于要冲到战斗的第一线,越是在这个时候,他急你越不能急。开车这一行也是人命关天的事啊!他的这种情绪实际上对于司机是有致命影响的,可是首长不管这些,经常是把我‘臭骂’一通:‘你这个老朱,就是不听话!嗯?你是怕死啊?怕死就别给我开车!’那个时候,我是跟他没理讲的,他也不听!我索性就 随他怎么骂,这时候自己稳住劲儿才是最重要的,该怎么开车还怎么开车,绝不能受到他干扰,等到事过后,我才会和他讲道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王近山将军便也不再和朱铁民较劲了,他只要坐上朱铁民的车就会服从“指挥”,不再干扰他了。

后来,因为朱铁民跟随王近山将军时间久了,他知道首长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有时候,不等王近山将军说,朱铁民就把事情给办好了,这也让王近山将军对他十分喜爱。

生死之交

虽然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地位悬殊,可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的,他们无数次从死亡的边缘化险为夷,这也使他们从同志情上升到了友情,又从友情上升到了亲情,他们甚至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对方。

1951年王近山将军带着自己的司机朱铁民来到了朝鲜战场上,那时,战斗非常残酷,美军装备又十分精良,正常情况下,谁也不敢白天开车到战场上去,可王近山将军却是一个例外,在战场上,他永远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有人阻止他白天出去勘测地形,他直接回怼道:“看地形必须是白天才能看得清楚,夜里怎么能看得见?”

图|朱铁民1950年驾驶证

就这样,王近山将军带着司机朱铁民开着吉普车上公路,开始勘察地形,美军在看到有人开着车行驶公路上的时候,直接发动攻击,但始终没能击中,他们勘察了三天三夜,才大致把地形摸透。

为了能够保护首长安全,朱铁民在朝鲜战场上练就了“听声”的本领,他能根据声音辨别出敌机和炸弹的远近,也能准确地判断出炮弹的弹着点。

朝鲜的冬天很冷,但朱铁民害怕自己听声音不够准确,干脆把挡风玻璃全部卸了下来,在开车的时候也不带棉帽,有时朱铁民开车躲闪不及的时候,便会让王近山将军下车,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躲避起来,自己则继续开着车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等到“风头”过去了,他再开车回来接首长。

一次,王近山将军和另一位首长的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地行进在盘山公路上,走着走着被敌人发现了,敌机便开始对两辆汽车进行轰炸,为了保证首长安全,他们赶忙将汽车停了下来,所有人也立即躲避起来。

可当朱铁民跟随王近山将军藏起来的时候,他发现公路边上的另一辆汽车的车灯还亮着,这让敌机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的位置。

眼看着敌机马上就要冲过来,朱铁民来不及思考,一个箭步冲到了那辆亮着车灯的汽车里,一脚油门,汽车便窜了出去,同时,朱铁民还把远光灯打开,吸引敌机视线,在朱铁民的英勇下,他保全了首长的安全。

王近山将军见朱铁民开车离去,心里十分着急,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他没有贸然前去寻找朱铁民,而是静静的待在原地,等待着自己的司机回来。

图|王近山将军

果然,在一切都恢复平静后,王近山将军终于盼来了他最熟悉的身影,看到朱铁民,王近山将军上下打量了许久,轻轻地,又好似自言自语地问:“是你把敌机引开的?你没受伤吧!”

朱铁民轻轻嗯了一声,便没再说什么,后来据朱铁民回忆:“我永远记得那一刻,透过一丝微弱的夜光,看见了首长湿润了的双眼!”

在战争时期,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不但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还在每次战斗中逐步总结各自的经验,王近山将军考虑的是怎么能在这次战斗中更多的杀伤敌人、取得胜利,朱铁民考虑的则是在确保首长安全的情况下,怎么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一次,在寒冬腊月里,大雪封山,朱铁民开着车,带着王近山将军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本来路就很滑,朱铁民开车万分小心,可他们却遇到了敌机的俯冲扫射,这种情况下,朱铁民不得不提速,为了保证王近山将军的安全,朱铁民要求他下车。

可王近山将军知道这次情况非常危险,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下车,他说:“我宁愿跟你一起死,我也不下车。”

万般无奈之下,朱铁民只能用尽全身力气把王近山将军推下车,自己则继续开车吸引敌机视线,在危急时刻,朱铁民一不注意,连人带车一同翻进了山沟,索性他没有什么事情,敌机见状便也飞走了。

王近山将军虽然被推下了汽车,但是他还是被敌机扫射伤到了胳膊,可当他看到朱铁民开着车翻下山沟时,来不及顾及自己身上的疼痛,连忙跑到山沟旁查看情况,他十分害怕失去自己的好战友,当看到朱铁民没事的时候,王近山将军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后来,王近山将军常常对朱铁民说:

“你就是我的腿,离开你我就寸步难行啦!......我们两个人,生要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立功的时候,有我的功劳也就一定有你的功劳;就是追悼会也要一起开!”

从王近山将军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对朱铁民的感情是极深的。

图|王近山将军

王近山将军的火爆脾气在军中是出了名的,鲜少有人能管得住他,这其中朱铁民便是其中一个......

战争年代环境十分艰苦,战争频发,王近山将军打起仗来不要命,要是谁拦着他,他就跟谁急,每到这个时候,他都急得吃不下饭,也不睡觉,甚至几个小时盯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在决定部队命运和国家前途的生死关头,谁劝他休息他就和谁急。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家除了深深的敬佩,更多的是心疼,为了能让王近山将军多休息一会儿,他的秘书、警卫员甚至是其他首长,都会专门去找朱铁民,请他来“管管”王近山将军。

朱铁民怎会不知道王近山将军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精神,但是他知道和将军硬碰硬根本不是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朱铁民总是端着炊事员反复热过的面,小心翼翼的走到王近山将军面前,然后轻声说道:“首长,您吃点饭吧.......”

“不吃!不吃!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还顾得上吃饭!出去!出去!”王近山将军连头都不抬一下。

朱铁民听了首长的话,只能垂头丧气的走出去,过一会儿后,他又端着炊事员热了一遍的饭,蹑手蹑脚的走进指挥部。

“首长,还是吃点饭儿吧!耽误不了多长时间,身体要紧啊!不吃东西怎么指挥打仗啊!”朱铁民软磨硬泡道。

王近山将军禁不住朱铁民软磨硬泡,只得乖乖的把饭吃完,看到首长把饭吃完,朱铁民心里也踏实了,他赶忙退出指挥部,去向其他首长报告王近山将军的消息。

后来,为了保证王近山将军的安全,兵团党委专门制定了一条针对将军“一打仗就要到第一线,听到枪响就要往前冲”的对策:加派警卫人员,打起仗来不允许司令员到最前线。

对此,杜义德还特别指派朱铁民:“一定要看好王司令员。”有了首长的命令,朱铁民便开始寸步不离地守护着王近山将军。

当时,王近山将军所在的坑道指挥所是一个套间,他在办公和休息的时候都在里间,朱铁民为了不让首长去第一线,便在外间住了下来,那时没有床,在休息或者睡觉的时候,朱铁民就把子弹箱挡在门口,躺在上面,然后把脚蹬在门框上,这样即便是他在休息的时候,也能防止王近山将军“偷偷溜走”。

图|王近山将军

看到这一情景的王近山将军哭笑不得,只好假装生气的责怪道:“老朱成了我的看守员了,我被关禁闭了。”

王近山将军病重问女儿:“你爸爸怎么不来看我”

在朝鲜战场上,一个苹果是十分贵重的,战士们一般是吃不到的,即便是有也会紧着司令员先吃。

每当王近山将军有一个苹果的时候,他从不会独享,一定会把苹果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给朱铁民。

为此,有些人对朱铁民有意见,说他不应该享受司令员的待遇,当王近山将军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却有些生气地说:“他是我的好兄弟,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会少了他的。”

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相交多年一起都是这样的,将军受到优待的好烟、好茶全都给了朱铁民,尤其是打了胜仗、完成了任务,王近山将军也都会犒劳他的部下。

据朱铁民回忆:

“我一生中有两个嗜好:抽烟、喝茶。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小气炉、热水壶,只要一空闲下来,烧上一壶开水,沏上一壶好茶,点上一支香烟,这些东西都是首长给我的!”

在战争年代,朱铁民除了跟随王近山将军外那你,他也会有单独出车执行任务的时候,在他每次临行前,王近山将军总是会给他配上一把盒子枪,有时还会帮他整理一下军装。

每到朱铁民离开的时候,将军总是会语重心长的握着他的手说:“老朱啊,要注意安全!不要忘了我们之间的承诺,生要一起生,死也要一起死!”

除此之外,朱铁民独自执行任务的时候,王近山将军下的最多的一道命令是:“我命令你,给我安全地开出去,安全地开回来。”

每次执行完任务回来后,朱铁民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很少会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告诉他的首长。

但王近山将军太了解朱铁民了,每次他只有看到朱铁民平安回来的时候,才能松一口气,然后便开始嘘寒问暖,关心他在路上的状况,担心之情溢于言表。

越是这样,朱铁民越不会把自己遇到的危险告诉首长,他曾说:“首长本就日理万机,为了整个战役操劳伤神,我怎么能让他为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司机再担惊受怕呢?”

战争即将结束,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都憧憬着与家人团聚,一次,在闲聊时,王近山将军问:“回国以后你最想要什么?”

朱铁民没有思考,直接回答道:“什么也不要!”

“你说吧,你想要什么?我一定满足你!”

听到首长的这句话,朱铁民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我想要个孩子!”

王近山将军沉默不语,良久后,他认真且诚恳地说:“没关系,不要着急。等我们回国后我给你找最好的大夫,为你和你的妻子做一个检查、治疗,如果还是不能生育的话,我回国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送给你!”

图|朱铁民和他的妻子

王近山将军的话语掷地有声,朱铁民感激涕零,但他那时以为首长只是说说,安慰他而已,可王近山将军却把自己对朱铁民的承诺,放进了心里。

抗美援朝胜利后,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于1953年1月回到中国,后来,王近山到山东军区当代理司令员,到北京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公安部副部长时,朱铁民都鞍前马后的跟随着自己的老首长。

1953年初冬,王近山将军回国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因为她是抗美援朝后期出生的,王近山将军便为她取名为媛媛。

在孩子出生后,王近山将军并没有直接把孩子送给朱铁民,那时朱铁民也曾怀疑过:“怎么过了那么长时间啦,还没听到首长亲口对我说把孩子给我呢?”

直到王媛媛两三岁,上了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幼儿园的时候,王近山将军对朱铁民郑重地做出了交代,他说:“孩子给你了,可以让她跟你姓朱,我每月给你40元作为她的生活费用。”

听到首长的话,朱铁民激动的热泪盈眶,他发自肺腑的向将军保证:“既然首长把这个孩子给了我,我就要对得起首长,我要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的经济条件还可以,完全有能力抚养她。”

就这样,王媛媛有了两对父母的疼爱,而朱铁民在抚养王媛媛长大的同时,也始终牢记自己当初对首长许下的承诺。

图|朱铁民夫妻和女儿王媛媛合照

一直以来,朱铁民都陪伴着王近山将军,直到上世纪60年,王近山将军受到冲击,他们两只得各奔东西。

后来的日子里,王近山将军和朱铁民彼此都惦念着彼此,而王媛媛也成为了他们情感沟通的桥梁。

1978年4月,王媛媛接到了父亲王近山病危的消息后,立即赶往了南京。

这是王媛媛最后一次见到她的司令爸爸,那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病痛的折磨让他面目全非。

当王近山将军看到王媛媛的时候,他伸出手,询问:“你爸爸呢?他怎么不来看我?”

王媛媛听到这句话只得说:“他在路上,很快就来看您了。”

随后,王媛媛便赶忙将司令爸爸病危的消息和想见司机爸爸的想法告诉了朱铁民。

在王近山将军病情已经进入危重的一天,朱铁民从北京来到了他的身边,见面后,老哥俩双手紧握,朱铁民望着老首长瘦弱的身躯,他哽咽着说:“首长,我来看您了!”

王近山将军用力地点了点头。

老哥俩谈了许久后,朱铁民竭力压抑着内心的伤痛,轻声说道:“首长,让我再为你开一次车吧!”

王近山将军一听,十分高兴,脸上流露出了许久没有见过的兴奋,他满口答应:“好啊!好啊!......走......走”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踉踉跄跄地就往门外走。

医护人员和警卫见状赶忙扶着把将军送上了车,朱铁民知道王近山将军的身体十分虚弱,怕他身体吃不消,便对首长说:“咱们不要开出去了,就在院子里转一圈儿吧!”

王近山将军摇了摇头,然后铿锵有力地说:“老朱,我命令你,给我安全地开出去,给我安全地开回来!”

朱铁民听到这句话,身体不禁震了一下,这是他在过去常常能听到的一道命令,虽然严厉,却也包含了兄长深深地牵挂和嘱托,这一刻朱铁民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激动地心情了,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图|朱铁民

随后,朱铁民紧紧地握住方向盘,稳稳地开动汽车,带着他的老首长开出了人和街11号大院。

在同王近山将军告别的时候,王近山将军紧握朱铁民的手说道:“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看我?”

朱铁民眼眶微红,却笑着说:“我最近一定还会来看您的。”

可这次却成了朱铁民和老首长的最后一次见面,1978年5月10日,在朱铁民看望老首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王近山将军就与世长辞了,享年63岁,未能再见老首长一面也成了朱铁民一生的遗憾。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