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古代帝王及其家族的奴仆。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全由阉人担任。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侍等。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大权的情况。
受影视剧的影响,对于宦官,习惯叫做太监,这其实不是很准确。“太监”本为官名。唐朝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任太监。明代有十二监,主官称太监,也就是地位较高的宦官被称为“太监”。清朝时所有宦官都称为太监,宦官与太监便成为同义词。
宦官作为一股势力,第一次集体崛起掌控政权是在东汉时期,这也被称为宦官时代。他们受帝王宠信,接受很多工作安排,比如传达诏令,掌理文书,重要的宦官还能左右皇帝视听。随着宦官实力的增加,皇帝还利用宦官的力量牵制外戚、朝廷官员,这也造成了宦官专政局面。
汉安帝刘祜(hu)时期
刘祜在位后期,大肆戮辱贤臣,蔡伦、邓骘、太尉杨震等人被逼自尽。同时“附事内宠”,导致东汉“内宠始横”,皇后、乳母、外戚、宦官一同干政,继而听信谗言废黜太子刘保,导致刘祜死后东汉政局混乱,宦官势力开始崛起。
汉桓帝刘志时期
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本初元年(146年)刘志即位,初期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杀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宣告了东汉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诛杀权臣需要依靠宦官的力量,可想而知宦官的权势。不过刘志也防范着宦官们,后来又将专权的五大宦官全部贬黜。
蔡伦
汉灵帝刘宏时期
建宁元年(168年),刘宏继位。当时外戚窦武专政,他与太傅陈蕃合谋诛杀宦官,事泄被杀,从此宦官得势。刘宏在宦官侯览、曹节扶持下,搜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大捕党人和太学生六七百人。刘宏在位期间,公开标价卖官,大修宫室,任由宦官横行,田野荒废,民不聊生,终于激发黄巾军大起义。
汉少帝刘辫时期
中平六年(189年),刘辩继位,史称少帝。由于年幼,皇太后何氏临朝称制,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佐朝政。刘辩在位时期,政治腐败,疾疫频发,宦官与外戚斗争更为激励,相互残杀。
刘辩即位后不久,外戚何进借机杀死宦官蹇硕,并与袁绍密谋杀光宦官,但计划泄露,宦官张让与常侍段珪、毕岚等人联手,抢先杀死大将军何进,胁迫刘辩离宫出逃。
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这就是“宦官”之名的出处。东汉时期,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东汉末年成为宦官与外戚之间彼此厮杀的舞台,这也是第一次宦官时代。
不要天天讲故事,不要害人花时间看这些没用的故事,小编自导自编,[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