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平,出自宋朝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现演变成一个网络流行语,多指不能释怀、放不下,不甘心的感觉,念念不忘却无法改变。
秦二世而亡
《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秦国百年奋斗,终于完成“东出”的愿望,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废分封制,代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等等;很多都是开创性的,为后世所效仿。
嬴政的愿望是皇帝之位万代相传,所以称自己为始皇帝,没想到自己死后3年,秦朝灭亡。
西晋
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塞外游牧民族南下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在中国被废大大小小建立了十几个政权,与东晋行程对峙局面,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前后130多年。
战国、秦汉时期,和中原王朝对抗的主要是匈奴,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一直打匈奴,并开疆拓土。那个时期的中原王朝是强大的。西晋统一天下,采取分封制,诸侯势力坐大造成内乱,外族乘虚而入,西晋灭亡,这也是中原王朝首次被外族攻陷,司马睿建立东晋,还没到亡国的局面。
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八月,金军两路攻宋;十一月,金军两路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掠至金国,开封城中财富被洗劫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城破国灭,外族入侵是血腥残酷的,皇族性命都不保,何况平民百姓。那时的宋朝,虽军力较弱,但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只可惜文明被毁,没有武力保护的文明是脆弱的。靖康之耻也是历史的一大耻辱。
一百多年后,南宋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依然决然的联合蒙古灭了金国。
尽忠报国
岳飞被害
岳飞(1103年3月~1142年1月),字鹏举,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求战,高层畏战求和,特别是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造成千古奇冤的原因,就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畏战求和,骨子里畏惧金军,没有大志向,只想偏安江南。岳武穆前的罪人,还会一直跪下去。
仕女图
南宋灭亡
公元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国。此时的南宋直接面对的敌人成了强大的蒙古,比辽国、金国都要强大。南宋多奸臣,造成国力日益衰弱。1276年元军(蒙古)攻入都城临安,朝廷流亡南方,文天祥等忠臣回天无力。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与幼帝跳海身亡,南宋最终灭亡。
南宋时期,农业、纺织业高度发达,海外贸易也很繁盛。一直被各朝各代压制的商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商人地位提高。打破了坊市结构,有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造船业、瓷器业也有很高的造诣。
此时的南宋,是文明的。只不过和北宋一样,灿烂的文明没有武力的保护是脆弱的,亡于武力更盛的蒙古。
长城
崇祯自缢
朱由检(1611年2月-1644年4月),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年号崇祯,称“崇祯帝”。继位后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可此时的明王朝内忧外患,没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外有后金(清军)战事,可谓艰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本就糟糕的局势,又加上群龙无首,导致一个月后,清军入关,占据京城,明朝灭亡。
崇祯自缢的时候,刚满33岁,正直壮年,明朝大部分疆域还在控制之内,如若迁都南京,励精图治,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能是极度失望吧,选择了最为极端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生命,也了解了明王朝。
自南宋亡于蒙古,明王朝的灭亡,是历史上的又一次亡国。
故宫
错字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