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的宰相丁谓这个人真的很难说,功高如赵普,奸佞如秦桧,揽权如董卓,理财如和珅。但他却是大宋最懂经济的宰相,也是宋真宗最离不开的人,最后以北宋五鬼之一入史册。丁谓虽位列“宋朝五鬼”次席,但依然属于功大于过之人。
北宋真宗时期出现了五名奸臣(五鬼):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这五人被称为“五鬼”,其中王钦若和丁谓最为著名。应该说,这五人里丁谓是最冤枉的的,虽然,丁谓最终被作为一个奸臣入史——在当时和后代都屡遭非议,但就能力而言,他的功劳不亚于同时代的寇准,我们不应仅从道德上来评价他。但寇准和丁谓,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已被后世树成了正邪两个极端的典范。
丁谓,字公言,号谓之,北宋真宗朝宰相。史载丁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丁谓从考中进士那天开始,就始终奔走在大宋的经济部门,从任户部判官、盐铁副使等职,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以参知政事身份,出任平江军节度使,宋仁宗即位,授丁谓司徒兼侍中,位列三公,显赫无比。后因包庇宦官之事,实际上是与刘太后不和,被一贬再贬,明道年间致仕。
有句话说得好,有大奸者必有大才,奸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丁谓最大长处就是善于理财,真宗时期的对外战事。以及宋真宗封禅,装神弄鬼的事。这些耗资巨大的花费都是丁谓筹来的银子,丁谓是一个有能力、有手腕、有胆识、权利欲极强的权臣。并为此不惜欺上瞒下、专横跋扈、排斥忠良、尤其是在构陷寇准的问题上。没有任何操守品德可言的奸佞。尤其是在成为宰相之后、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公元1037年,丁谓去世,嘲讽者有之庆幸者有之怨恨者有之,身后的名声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给寇准抚胡子的丑事是永远抹不掉的。
丁谓天资聪慧。《宋史》中说丁谓,聪明,机智,健谈,幽默,千字文章一见成诵,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千百年来难得的全才。在三司户部判官的时候,丁谓办事事条分缕析,处理得干干净净,显示出卓越的办事能力和效率。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黄河北岸百姓惊慌失措,携家带口抢渡黄河。船夫们见有利可图,黑了心坐地起价,难民们怨声载道。丁谓奉命处置此事,先让几个死囚假扮船夫漫天要价,又令官兵把他们斩首示众。这招杀鸡儆猴的妙计立竿见影,三日内便将北岸数千难民悉数南渡。丁谓随后又从难民中挑选身强力壮的男子,沿黄河南岸竖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呼声闻百余里。”辽军不知虚实,撤军北还,从此“境内晏然”。由此看出丁谓的能力绝对出众,不是读死书的书呆子。
丁谓虽然有才,但为人奸邪。丁谓为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地位,不惜曲意逢迎真宗,用7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原计划15年完工的玉清昭应宫,同时修建大批豪华的楼堂,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后来为了巩固相位和利益,放弃原则与尊严,由此被“天下目为奸邪”。恶人自有恶报。最后丁谓排除异己,勾结宦官,最终因罪恶累累被人检举,被罢相贬崖州(今海南)。史载“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
丁谓实际上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能力和才华出众,人品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道德底线又太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位低的时候温顺如猫。而一朝得势便凶相毕露,权欲过重,没有进退感。总之,是权臣,是奸臣,亦是能臣。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