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产育风俗探析

戏志才评历史 2023-08-10 15:22:00

繁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虽然现在关于人类是如何诞生的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繁衍功能,人类就无法拥有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也就不可能一直生存到今天,还创造了人类文明。

因此,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繁衍问题都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生存环境也比较艰难。同时,当时人类的医术也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中国古代人类的平均寿命都不太高。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能够高寿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繁衍问题自然会成为中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头等大事之一。

就像古人总是挂在嘴边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繁衍后代这件事的看重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产育风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产育思想。

比如,多子多孙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是很多老一辈人的追求。对中国老人来说,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就是老年生活幸福的象征。而这种思想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

在《诗经·周南·螽斯》这首诗中,作者就歌颂了多子的螽斯,以此来表达对多子的期盼。

螽斯是一种蝗类的昆虫,在商周时期,人们认为螽斯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蝈蝈和蝗虫。

虽然蝗虫是有害的,但是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它生子能力特别强,于是也免不了对它产生了羡慕之情。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介绍一下汉代的产育风俗,来了解一下那个时代人们的产育思想。

01 流传许久的求子习俗

很多人以为,古人的产育习俗是从怀孕以及生育的时候开始的。但事实上在妇女怀孕之前,人们就会进行一些求子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祈求上天让妇女怀孕。

直到现在,这个习俗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新婚夫妇结婚不久后或是结婚后却没有孩子的时候,人们就会去寺庙这一类的地方拜佛求神,这是一种对繁衍的渴望和期待。

据文献记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就会通过祭拜高禖神来进行求子。禖,其实就是媒。

高禖神就是古代掌管婚姻以及生育的神灵,人们认为祭拜高禖神可以拔除不祥,得到神的庇佑。

那么,高禖神是什么神呢?他的形象又是怎样的?

有学者认为,高禖神指的就是女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绝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女娲补天以及女娲捏泥人造人的故事。

由此可见,在古人眼中,女娲和人类的繁衍息息相关。其实,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的产物。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在那个时期,人们对女性神明的崇拜达到了顶峰。

在现存的很多汉代画像石中,仍然有很多图画都描绘了女娲与伏羲交尾的图像内容。

这说明,这种对女性神明的崇拜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而变成了对男性神和女性神的双重崇拜。

直到汉代,祭拜高禖神的习俗依然存在。不仅如此,这种习俗也仍然保留在宫廷中。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得到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已经29岁了。在古代,这实在是一个比较晚生育的年纪。

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没有后代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痛的事情。因此,在汉武帝得到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上天的感谢,汉武帝就特意举行了祭祀来感谢高禖神。还让臣子东方朔和枚皋写了祝词,献给高禖神。

而在东汉时期,这种习俗也依然延续了下来。在仲春之月,人们会在城南对高禖神进行祭祀。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人们还会杀羊宰牛来献给神明。

那么,除了生产前的一些习俗外,汉代的人们在产育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习俗呢?

02 民间与宫廷都流行的“外舍产子”风俗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女人生产的时候,她的丈夫被关在门外。

所有在屋内帮助产妇进行生产的人全部都是女性。而男子一律被挡在门外,不允许进入产房。

事实上,在古代,这样的习俗的确存在。女人生育被人们当成是一种不祥的行为。因此,在当时,女人必须要进入侧室进行生产。

在民间,这个侧室被称为“乳舍”。乳舍不一定设置在产妇家中,也可能是设置在接生婆的家里,属于专门接生婆的场所。

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也因为那个时候的生产条件以及相关管理都不够完善,乳舍中偶尔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

有的女子因为没有生下儿子所以选择和屠夫的妻子进行交易,用自己的女儿换了对方的儿子。也有的女子因为没能生下儿子,所以就偷了弟媳剩下的男孩,占为己有。

除了在民间,汉朝时期的宫廷之中也有类似的习俗。

在生产之前,宫廷里的后妃们都需要从自己居住的宫中搬出,到另外一个馆舍去进行生产。

这就叫做“就馆”。在分娩之后,这些后妃们才能重新回到自己的居所,再次怀孕也仍是如此。

《后汉书》中记载,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就曾经在分娩前就馆。班婕妤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是不久就夭折了。

而且,从《后汉书》对“就馆”的多次记载来看。后妃们的生产地点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妃子的,很可能是宫廷内女子生产的公用场所。

有一次,王莽杀了一个自称是汉成帝后代的人。据说,这个人被生下后差点遭到了皇后杀害。

当时,为了保全他的性命,有人用当天同时生产的宫女的孩子进行了调换。由此可见,宫廷妇女分娩应该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公用场所。

直到东汉时期,这种习俗在宫廷中也仍然存在。

03 让人难以理解的各种生产禁忌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就有各种各样的禁忌。生产这件事情如此重要,当然也没有例外。直到现在,人们在产妇生育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着许多和禁忌有关的习俗。

在汉代,人们对孩子的出生月份忌讳颇多。在一些地方,有些人认为在正月、二月或是五月生子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还有一些地方存在这样的习俗,认为孩子和父母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就会影响到父母,也被视为不祥。

《风俗通义》中记载,五月五日生的孩子就会被人认为是不祥。早在汉代之前,这样的风俗就已经存在。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五月五日生人,因此在出生之后他一直被自己的父亲厌恶,还差点因为这个原因被杀。

由此可见,这些所谓的习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确实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除了对孩子出生的月份颇有忌讳外,人们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忌讳。有人认为,刚出生就睁开眼睛的婴儿是不祥的。

还有人认为,刚出生就有毛发的婴儿也是不祥的。有的地方更奇葩,认为生了三个儿子,第三个儿子也是不祥的。

这些习俗的形成并非某人刻意规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们的以讹传讹中形成的。

在古代,医疗条件还不够发达。人们发现,在天气最热或是最冷的时候生产对产妇和孩子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有人就会专门避开这些时间生产。但是时间久了,人们就以讹传讹,平白无故地多出了很多其他的禁忌。

这些禁忌往往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受伤的往往都是产妇和孩子。

也正是因为这些禁忌,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杀子的恶俗。

首先,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被恶意杀死的婴儿都是女婴。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这种现象在我国仍然十分常见。

生了儿子,就会有人上门道贺。但是生了女儿,有的家庭就会选择遗弃或是杀死,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据《汉书》记载,汉成帝极其宠爱的皇后赵飞燕就曾经差点被父母遗弃。当父母看到生下的是一个女孩后,就把她遗弃了。

结果赵飞燕命大,被遗弃了三天仍然没有死去。父母见此情景,就又把她抱了回来。所以最后才保住性命,成了汉朝的皇后。

在汉代,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太平经》中就多次对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作者认为,倘若一家杀一个女子,被杀的女子也到了上亿之多。

就更别提有的人家还杀了好多个,多的甚至达到了十几个。

除了重男轻女外,有些家庭还会因为养不起孩子而选择杀子。这属于经济原因的范畴,说明当时老百姓的生活都十分贫苦。

此外,还有一些人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生育禁忌而选择杀子。

总而言之,由于受到各种各样思想和因素的影响,汉代的杀子现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就连官府都不得不下令禁止这种恶俗。

所以说,这么一看,生活在现代的人们还是比较幸福的。

参考文献:

张连举《〈诗经〉生育习俗读解》

田艳霞《论汉代的生育习俗》

宋杰《汉代后妃“就馆”与“外舍产子”风俗》

1 阅读:40

戏志才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