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们对小熊电器那是情有独钟,因为某些电器确实是好用。
关键是小熊电器的颜值那也真是高,于是人们就会入手。
然而到了今天,有不少的人直接将其挂到了咸鱼上。

现在,它的利润暴跌85%,那么,为什么它会走到如今这样的境地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瞄准市场小熊电器的创始人是李一峰,他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专业。

后来他在找工作的时候,找的也是这一类的工作。
李一峰在这一行进行了十年的耕耘,在他的努力之下,他坐到了经理这样的职位。
而他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这一方面有所成就。
到了2006年的时候,李一峰在广东佛山开始创办小熊电器。

当时他的手里,就只有20万的启动资金,所以厂房面积也不算大,只有800平方米1.
那个时候的家电市场,就已经是一片红海了。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杀出重围,确实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
所以这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和其他家电不同的点。

有心钻研,自然是会有所发现,李一峰发现当时的家电产品,在功能方面确实是有些过于相同。
还有就是,那些产品在外观上,也都没有很好看。
于是李一峰灵机一动,干脆在产品功能和颜值上下功夫。
随后第一台酸奶机正式出现,它的颜值在一众的家电之中,确实是佼佼者。

不过李一峰也不确定,这个酸奶机的销售额到底好不好。
所以李一峰决定先试试水,不过其效果确实是出奇的好。
2000台的酸奶机很快就被销售一空,李一峰一看有戏,就继续生产。
就算生产了数万台的酸奶机,也是给卖完了。

后来小熊电器又生产出来了一系列的产品,电炖锅、榨汁机、电饼铛等等。
不过小熊电器的火爆,也是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的……
为什么火爆?小熊电器在早期的时候,用酸奶机切入市场。
之后小熊电器也锁定了用户群体,那就是25岁到35岁的女性。

小熊电器推出了养生壶、电饭盒这样的产品。
不仅如此,小熊电器还覆盖了厨房、母婴、个护这样的多元场景。
之后小熊电器更是有了400款的单品,这也确保了其多样化生态。
八大生活场景(如烹饪创作、元气早餐)构建了沉浸式体验。

将产品功能与情感价值结合,例如叠叠锅实现涮烤同步、早安破壁机简化早餐流程,精准解决快节奏生活痛点。
技术创新当时也在驱动小熊电器继续前行。
就比如变压电饭煲通过-40kPa真空渗透技术平衡口感与效率。
滚筒智洗舱以1.36高洗净比优化小件衣物清洁效率。

铁铁煲珐琅内胆提升米饭品质,而小熊电器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创新团队。
研发团队超240人,年开发新品超100款,后来持续推出富氢养生壶、折叠收纳设计等差异化产品。
电商平台也给小熊电器带去了很大的机会,所以小熊电器在宣传上也投入了不少的资金。
在2021年的时候,熊熊电器的品牌宣传以及市场促销的费用就有3.51亿了。

这个钱占到了销售费用的63.5%,而当时的研发费用,则是0.91亿。
疫情的时候,小熊电器的销售达到了巅峰,因为当时的人们,有很多都宅在家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是对一些厨房用品感兴趣。
然而疫情过后,小熊电器就开始跌落神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疫情过去,人们的购物理念也回归到了理性的范畴。
一些厨房用品,人们想想,好像也不是刚需品。
就比如空气炸锅和酸奶机等等,所以人们也就不再为这些产品买单。
而且小熊电器是非常依赖所谓的“网红销售”和线上渠道的。

当初小熊电器火,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好看,价钱合理,很多网红推荐。
但是随着消费者理性回归,消费者的审美也开始疲劳,其“颜值经济”红利逐渐消退。
除此之外,小熊电器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小家电功能单一、实用性差的问题逐渐暴露。

尤其是消费者发现酸奶机、三明治机等产品存在清洗困难、功能鸡肋等缺陷。
人们在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自然是不愿意选择回购。
而且有人发现,小熊电器的质量越来越差,且售后也没有很好。
其质量越来越差,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公司长期采取“重营销、轻研发”策略,研发费用率仅为3%左右。

其产品功能停留在“拆解大电器功能”的简单组合层面,缺乏技术壁垒。
在2024年的时候,小熊电器的研发人员占比不足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且小熊电器过度依赖贴牌代工生产模式,核心零部件都是由外部供应商提供的。
由于代工厂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产品稳定性差,消毒碗柜、电热杯垫这样的产品出现了高频故障。

在2023年的时候,市场监管总局抽中了小熊电器的电水壶、电饭煲等产品。
这些产品因材料厚度不达标被通报,这也暴露了其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的情况。
而传统的巨头,也开始进入小家电赛道,这对于小熊电器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小熊电器的门槛低,可以轻易的复制,这也使得其失去优势。

还有就是其售后,有不少的人反应,小熊电器售后的响应速度非常慢。
要进行维修的时候,想要修都没地方休,这个时候就要面临买不买的问题了。
一些人甚至觉得,有一些电器功能太少,丢下的话可惜,不丢又占地方。

所以小熊电器在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85.89%,这也是其上市以来最差的业绩。
至于其未来会不会扭亏为盈,那还需要其改变模式了!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创始元老离职、大股东减持,小熊电器的“黑马”神话终结?》2025.1.24。
【2】发现网——《小熊电器人事变动频繁 股东清仓式减持股份,连续5个季度净利下滑》202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