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调侃好友张先老年纳妾时所作。尽管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六七十岁到了快入土的年纪,娶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依旧会引起社会非议。而在元朝时,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同样做了这样一件“老牛吃嫩草”的事。只是没想到,侍寝的少女第二天苦苦求他写诗保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姚燧为官经历姚燧出生在金末元初一个官宦家庭,祖先在辽金两代都做过高官,伯父姚枢在金国灭亡后投靠了蒙古,并加入忽必烈幕府,成为元初著名的汉族儒臣之一。姚燧三岁时父亲去世,由伯父将他抚养长大。伯父对姚燧的要求很严格,希望他能够学有所长,将来继续将姚家发扬光大。
十三岁时,姚燧在河南苏门山结识了前来拜访他伯父姚枢的元代大儒、著名理学家许衡。十八岁时,正式拜许衡为师,学习理学。也因为许衡的关系,姚燧得以被任命为秦王府文学,正式走上仕途。之后,他历任奉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等职。公元1295年,他以翰林学士召修《世祖实录》。
在文学方面,姚燧对于当时文坛承袭金文,宗宋尚苏而流于滑易骫骳的文风非常不满,决心通过自己的实践走出一条变革文风的路子。所以从24岁开始,他便开始读唐朝韩愈的文章,深为其古奥硬朗、雄刚昂扬的风格所吸引。
他一生博学多才,诗、文、词、曲兼擅,尤以文章著名。行文时追求气脉贯通,形成纵横开阖、雄深雅健的文风。吴善序其集云:“文章众称一代之宗工者,惟牧庵姚公一人耳。”又因为他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使得当时的文人对他十分尊崇,奉他为“文坛盟主”。跟随他学习古文的弟子非常多,国内外都以能求得他的文章为荣耀。大家熟知的张养浩,就是姚燧的弟子之一。
小妾求诗保命从政期间,姚燧一直奉公守法,尽职尽责,所以最后安稳退休,回到家里安享晚年。有一天,70多岁的姚燧与18岁的侍妾亲热,云雨过后,侍妾竟哭哭啼啼地抱住姚燧,希望他能给留个证明。姚燧疑问道:“你要什么证明?”侍妾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原来姚燧年事已高,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再生育。但若侍妾此次恰巧怀孕,不久之后姚燧又去世的话,姚燧的家人难免会怀疑侍妾出轨。到时侍妾即使全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姚燧认为侍妾的想法无可厚非,当即命侍妾取来一支笔。为了方便保存证据,侍妾让姚燧将证据留在了她的衣服上。
只见姚燧抬笔写道:“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妇人。”侍妾得到这证词后,终于放下心来。而正如侍妾所料,不久之后姚燧去世,她也生下了遗腹子。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姚家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侍妾是与人偷情所生。
幸亏侍妾早有准备,将姚燧给她写的诗给众人看。大家这才相信侍妾的孩子为姚燧的遗腹子,给了她们母子一块容身之地。可见,这种老夫少妻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女子比较年轻时,更要为自己提前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