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一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名字,却在《我家那小子》里让我们看到了他舞台背后的另一面——一个努力到让人心疼,却又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张远。
节目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张远的日程表:下午两点开始排练,一直跳到凌晨两点,这中间的12个小时,他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舞蹈动作。回到酒店,他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对着镜子继续练习,直到快四点才躺下,但躺下并不意味着结束,他又开始练习唱歌。这样的努力,让人不禁想问:张远,你是铁打的吗?
但张远的辛苦并不是最让人心疼的,最让人心疼的是他那种深深的“我不配”的感觉。他对待演唱会的态度认真到让人窒息,他害怕票卖不完,害怕对不起工作人员和合作伙伴,更害怕让歌迷失望。这种压力,让他在开票前夜辗转反侧,直到开票10分钟,9000多张预售票一抢而空,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和马晓龙、伯远吃火锅的时候,张远坦言自己没有把自己当主角的感觉,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现在的成绩,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侥幸得来的。这种心态,让人听了不禁心里一紧。
张远回忆起自己17、18年的低谷期,那时候的他在事业和感情上都受到了重创,这让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值得,不配,不是最好的。他甚至有过一段时间,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连床都不敢睡,只敢睡沙发,即使睡床也只敢睡一边。这样的张远,让人心疼。
马师和伯远作为好朋友,他们用坚定的态度告诉张远:“你配啊!”他们的温暖和支持,让人感动。他们知道,自己的话可能只能起到一点点宽慰的作用,但他们还是选择陪伴张远,一起排练,一起合唱,用行动给予张远力量。
心理专家李松蔚对张远的这种不配得感做出了解读,他说这叫“冒名顶替者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而不是实力。李松蔚说,这里的逻辑其实要反过来看,不是说优秀的人会有这个问题,而是有这个问题的人会变得优秀。
张远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星背后的辛苦和挣扎。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一个如此优秀的人,还会这么缺乏配得感。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都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