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瞬间就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让国际局势掀起层层波澜。就在某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美国一夜之间传出的一则消息——特朗普喊话“退群”,这里的“群”指的就是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一决定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无数的水花,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强烈的反响。
时间回溯到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这个协定承载着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期望,其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可以说,《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保护的一道重要防线,是人类为了守护共同家园而做出的关键努力。自2016年11月4日正式实施后,各国都在按照协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各自的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资料图)
然而,特朗普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有序的局面。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1月20日,刚宣誓就职总统的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决定了,他在第一任期内就曾退出过《巴黎协定》,后来拜登于2020年重新加入。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发誓,如果再次当选,还会这么做。如今他兑现了这个“承诺”,但这一行为却让世界为之哗然。
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退出《巴黎协定》呢?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首先,“美国优先”的策略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朗普政府一心想要扩大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大这些油气资源的出口,进而扩大传统能源的使用范围。然而,《巴黎协定》的核心就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想法背道而驰。在他们看来,传统能源产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加大油气开采和出口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不惜违背国际协定,也要推动传统能源的发展。
特朗普(资料图)
其次,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是特朗普退群的重要因素。加入《巴黎协定》意味着美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从升级能源基础设施到研发低碳技术,每一项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些投入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限制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空间。而退出协定,他们觉得就能摆脱这些束缚,获得更多的经济自由,将资金投入到其他他们认为更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的领域。
另外,特朗普政府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也存在严重的怀疑。他们多次公开表示,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是某些国家为了限制美国发展而编造的谎言。基于这种观点,他们自然不愿意承担国际义务来应对他们认为不存在的问题。这种对科学的漠视,让他们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显得格格不入。
政治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退出《巴黎协定》,向国内外展示其强硬的立场。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彰显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地位,表明美国不会轻易受到国际协定的约束,一切决策都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资料图)
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欧洲政界人士纷纷表达愤怒之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明确表示,《巴黎协定》仍然是全人类的最大希望,欧洲将坚持到底,继续与所有希望保护自然、阻止全球变暖的国家合作。德国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也严厉批评道,特朗普上任后首批行政命令就是退出该协议,这是向世界发出了致命信号,是历史性失败的开始。法国工业部长马克·费拉奇也强调,如果欧洲国家有办法面对特朗普的挑战,那就是团结、坚定的实力,以及了解自身的资产,特别是单一市场,这对美国非常重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官网发声,指出美国继续在环境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各国领导人必须在气候行动的关键十年抓住机遇。
就在美国忙着“退群”的时候,中国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展现出了大国担当。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上,中国的能源转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预测,为了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超过100万亿元。这一庞大的投资规模,不仅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电力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将从2023年的28%左右提高到2060年的60%左右,氢能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将提高到2060年的12%左右,其中由风电光伏制取绿氢的比重将大幅提升。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将启动在鄂尔多斯3万吨年绿氢煤化工综合示范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把乌兰察布的绿电转化成绿氢,输送到京津冀地区,为当地的能源、化工、冶金产业提供绿氢资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也提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物秸秆有将近10亿吨,这些秸秆可以做成压块,替代部分燃煤锅炉,经过技术创新后还能制氢。
随着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迭代,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的光伏、风电、制氢设备以及算力基础设施纷纷出海,为全球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2023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碳达到了8.1亿吨,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贡献。秦云基础创始人居静表示,目前亚太市场,包括中东、远东,甚至非洲、南美这些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加算力的解决方案需求非常旺盛,中国的相关方案也能够被更多国家所采纳。
从中国的这些行动和成果来看,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这场风波中,中国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这里的“赢”并非是指在与美国的对抗中获得了某种胜利,而是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一直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与各方共同推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当美国选择退出《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的道路上“逆行”时,中国却坚定不移地朝着碳中和目标迈进。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合作的机会。
新能源产业(资料图)
在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不断创新的技术能力和坚定的决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为全球气候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引领世界走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满足其国内部分利益集团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本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却选择逃避。希望美国能够早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到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家庭中,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
在这场全球气候治理的“马拉松”比赛中,中国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且越跑越快。我们期待更多的国家能够加入到中国的行列,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地球重新焕发生机,让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