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史第一次!20多家媒体集火炮轰胖东来,他究竟得罪了谁?

阿峰谈社会趣事 2024-11-26 03:57:50

胖东来的彩礼规定引发了轩然大波,瞬间惹怒了二十多家媒体,纷纷进行猛烈抨击!平日里大家口口声声称赞“企业榜样”,如今却异口同声地指责对方“干涉私生活”,这不是很讽刺吗?高薪资、长假期的时候被夸作关怀备至,一提到婚礼彩礼倡导便被贴上“家长式管理”的标签,这种双重标准还能再明显点吗?

先看看胖东来做了些什么:禁止员工收取或支付彩礼,婚宴规模不得超过五桌,若不遵守直接取消福利。这样的规定一出台,立刻引发一些媒体的激烈反应,批评企业干涉员工自由,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但胖东来的做法真的有那么夸张吗?仔细想想,彩礼的负担让多少年轻人难以喘息,这难道不是在为员工减轻压力、释放束缚吗?

按照胖东来的逻辑,他们的做法是为了帮助员工减轻负担,并没有进行强制干预。提供高福利、奖励和假期,这些难道不会对员工生活产生影响吗?难道每天工作7小时、一年休假140天就不算干预?可到了这条关于彩礼的倡议,反而成了媒体口中的洪水猛兽。这一次,舆论的双重标准可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看,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应,是媒体在无事生非,还是某些人的痛点被触及了呢?有人提到,彩礼作为几千年的婚俗传统,胖东来怎能轻易触动这块“奶酪”?尤其是那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一旦动了它,相当于直接捏住了别人的七寸!那些从彩礼问题中获益的人,恐怕在心里早已默默期盼胖东来这次出事了吧。

但别忘了,胖东来始终没有“强制”员工。这项规定明明白白就是“用福利换条件”,不愿意接受就别享受公司的福利。企业怎么发钱,确实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归根结底,这不过是一种新风气的倡导,意在提醒员工别背负天价彩礼去结婚,既无强买,也无强卖,究竟哪里违法了?

更有趣的是,胖东来的其他福利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反而被赞誉为“行业的灯塔”。从7000元的最低工资到委屈奖,再到每月一次的长假旅游,哪个不是触及同行痛点的举措?问题在于,这些同样是“深入员工生活”的福利,虽然也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却没有人站出来说“侵犯隐私”呢。

说白了,彩礼问题触动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在传统观念中,彩礼不仅是家庭之间的博弈,也常常成为双方谈判的重要筹码。当胖东来鼓励员工绕过这出流传千年的社会老戏码时,难免让一些人感到不安。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广场舞的大妈占了篮球场,年轻人心里自然不舒服。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胖东来的政策其实相当超前。中国的公务员和官员早已提倡“简约婚礼”,但他们多是口头呼吁,而胖东来却付诸了实际行动。为何反而比政府更容易招致非议呢?按理说,这样的企业本该受到表扬才对。

无良媒体如何抹黑胖东来,对于许昌人来说根本无关紧要,因为胖东来早已深深扎根于许昌人的心中,许昌人始终信任胖东来。

作为企业主,确实不应干涉员工的婚丧嫁娶,这不仅侵犯人权,也不合情理。胖东来的老板显然有些飘了。

这不过是表面的假象,归根结底,胖东来之所以敢于公开标注进货价,并且对所售商品的质量负责,试问这究竟损害了谁的利益呢?

另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问题是:虽然大多数普通网友对胖东来的政策赞不绝口,为何许多主流媒体却反而持对立态度?这究竟是媒体过于保守,还是立场先定,脑袋自然跟着转?更直接一点,他们是否也有既得利益?毕竟,彩礼在某些人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

当然,这件事也并非没有争议。胖东来坚定推动婚俗改革的决心,难免让人觉得像是把彩礼这样的传统习俗看得过于功利。其实,这种事情本该由政府主导,但如今却由一家民营超市站在前头,难免让人产生错位的感觉。而且“取消福利”这一说法本身就显得有些强硬,容易被批评为“企业专制”。

打个通俗的比喻,如果一家公司规定发专项奖金的条件是不抽烟,你会觉得这很离谱吗?这样的手法在企业管理中早已司空见惯,但依然有人刻意炒作。归根结底,不过是把“私人生活”这几个字无限放大,还夹杂着明显的恶意揣测。

然而,如果跳出彩礼的细节,从整体视角来看,胖东来真正引发的是一场关于企业形象的深层思考。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是否还能为社会贡献更多呢?

0 阅读:27

阿峰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