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古代称之为官家的园子。按照《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现代的公园以其环境优雅和清凉避暑受到市民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中老人、青年人、儿童休闲场所。
南昌公园有许多,较为著名的有人民公园、八一公园、青山湖乐园、动物园、象山森林公园、象湖公园、天香园等等,这其中,南昌最早的公园是现今的八一公园。这座公园,对于老南昌人来说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怀。
八一公园位于南昌市区中心东湖之中,北临市区民德路,南临中山路,东滨苏圃路。
南昌八一公园前身叫湖滨公园,系民国二十一(1932年)在贡院(唐宋科举制度时期,江西举行全省乡试(又称“省试”)的考场)旧址上建造而成。早在唐初,沿湖种植柳树,名“万柳堤”,宋时,湖中有小岛三座,俗称“三洲”,后四川隐士苏云卿来此居住,修筑庐舍,种菜度日,为纪念他的隐逸故事,至今公园内仍保留苏圃这一景区。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间,该洲上建一亭名“讲武亭”,之后陆续建造了临湘阁、羡鱼亭、皆春园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建桥治湖,景色从此大为改观,及至清朝,亦有不同程度的修建。该地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时常在此吟诗作赋。由于这里距离城区最近,吸引了不少著名文人来此登临揽胜,如唐之张九龄、杜牧、宋之辛弃疾、明代汤显祖、清朝蒋仕铨等历史名人均曾来此游览,并留下不少的名篇佳作。豫章十景之一的“东湖月夜”、“苏圃春晓”即在这里。
民国时期,随着中山路的竣工,南昌开始着意打造这一景点,在百花洲筑起围墙,命名为中山公园,将原称“冠鳌亭”更名为“中山亭”。由于景观绝佳,加上四周皆水,比较安全,1931年此处即被改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 1946年4月改名介石公园。当时这里设有国民党南昌市党部,另外还有湖滨音乐堂一座。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园内林木繁盛,花团锦簇。公园分为湖区和陆区两部分。
八一公园因地处南昌的市中心,紧靠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所以到在中山路逛街购物的市民和游客,逛街累的时候都会来此歇歇脚,欣赏一下公园的美景。如今,原来八一公园旁,铁栅栏围墙已全部拆除,园内的东湖畔,也修建了石桥和栈道,更方便市民和游客来此游览休闲。
现在,南昌八一公园湖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九曲桥、湖心亭、船坞码头等。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兽十余尊,又有茶室、儿童乐园等,以供游人憩息。每到周末天气好的时候,许多南昌的市民带着孩子,在东湖上划船。在这里你能看到南昌人最真实的生活方式。许多大叔大妈来到公园跳舞、打太极、聊天、下棋、打牌……总之,八一公园已成为南昌市民来这里休闲放松的乐园。
视频图片均为笔者2021年8月7日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