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二百二十八)~我的大学(一)

晓峰爱思考 2024-12-11 12:36:58

我的大学

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往事喷涌而出,一幕幕的人和事,不断涌出,触景生情,充满着感动…,记忆一下子把思绪拉回到我的青春时光,上山下乡的岁月。

在东北大地“十年寒天苦”没有“北大”可上,把北大荒当成“北大”,在“新闻系”里苦中寻乐一学习之乐、友谊之乐、有成之乐,淡化了“伤痕感”,强化了“奋斗感”。

我到兵团第一个岗位,是9连农工班副班长,负责场院。因肤色较白,又戴副眼镜,给人的感觉明显“缺练”,为彻底接受再教育,把名字改成新宁,并摘了眼镜,苦活累活抢着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上围(把麻袋扛到粮囤上)是男知青也打怵的累活。在老同志的指导下,两人一组,由男生抓住麻袋上面的两个角,用力一悠。我抓住下面两个角,接着就势一蹲,因个子矮,练了两次麻包顺劲上了肩,扛起比自己重一倍多的大麻包,然后咬着牙,直起腰,上五六节跳板,爬十几米入粮囤子,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睡觉时累得连炕都上不去。老职工们看到我这么卖力气,都很佩服。

写文章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素兴写上几笔,记录下从未经历的体力考验和心智锻炼,可能是因为肯干,又能写会画,爱唱爱跳,很快被贫下中农推选当了小学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多了一些快乐。有空就编些节目演出,抽空投稿,被广播站采用。凭着一种自觉自愿的热情或正是这种源自内心的爱好和特长的显露。

一次团里“讲用”中,我一首“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祖国无处不争春,春光绚丽数云山”赢得台下一片掌声,整篇发言好评如潮。被视为“才女”的我被团里看中,调入团政治部宣传股,不久转为见习宣传干事。

去团部报到的时候,连队很多人来送行。大人、孩子、兵团战友,不少家长像对待出嫁的女儿一样地依依不舍,望着他们那布满皱纹的脸,我泪流满面,竟无语凝噎。

初到团部工作的那段时间最难熬。我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首长写“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开幕词,开头还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憋了两天,总算写完了,股长说了一句:“凑合用吧”,我听了心里挺别扭。接着写文章的活儿就一件一件来了,常常会为了一个开头熬得够呛。

团部组建不久,生活条件差。往往是忙了一天,夜里才回到冰冷的宿舍。凭着年轻火力壮,温暖着自己。早上起来,被头经常落满霜花,更糟糕的是有时头发被冻结在墙上,需要别人的帮忙才能起来。下地穿鞋,有时由于鞋底沾了水,被冻在地上,需要铁锹铲下来,气得我提笔在墙上写到:“一日三次入冻房,疑似进入北冰洋,爬冰卧雪咱经过,何惜墙上一层霜。“尽管如此,真诚依然,热情依旧。

努力终有回报,我荣幸地成为39团宣传股首任负责新闻报道工作,美中不足的是个“光杆司令”。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写新闻报道;二为领导讲话写文章起草;三要下基层参加春播、夏锄、秋收工作组。要求每年有12篇新闻报道刊登在全国或省级报纸上,每月在《兵团战士报》有12次亮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头疼的是采写新闻,为《乐团战士报》提供稿件。因为《兵团战士报》的级别很高:省军级,发行量大,订到班组,超过7万份。没有人告诉我新闻应该怎么采访,怎样写作,甚至连“导语”、“背景”等新闻专业术语我都不知道,唯一可以请教的就是报刊上刊登的文章,看看人家的新闻报道是怎么写的。后来慢慢总结出来写报道的套路,那就是“凤头”--吸引人、“猪肚”--有内容、“豹尾”--短而有力。反正是照猫画虎吧。没有书,报纸文件就是书,生活就是书:没有教师,领导、群众彼此就是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没经过培训,来了就写稿子,摸着石头过河,先下河再说。没有诀窍,一靠敏感,二靠文字功底,三靠刻苦,我是从白丁起步。

当时下连队采访,徒步是常事,若能搭辆顺路的马车或者拖拉机就很不错了,有时也能幸运地搭上拉粮或拉沙了的卡车,算“上等”待遇了。到了连队就在知青宿舍挤一挤。冬天的夜晚炉火熄了,裹着棉衣,戴着手套帽子写;夏天夜晚,蚊子成群就躲在蚊帐里写。好几次稿子写好了,想赶到团部邮局发出,结果突然下起大雨,辛辛苦苦写的新闻稿成了“马后炮”。

当然,刚开始时屡投不中,好不容易才广种薄收。在《兵团战士报》上从“萝卜条”发展到了“豆腐块”,看见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那种兴奋,无法言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会战一个接一个,越是这时越要多写稿子。“早上两点半,地里两顿饭,晚上看不见,挑灯把活干”,干农活苦,憋稿子搞报道更苦。为了凑一篇稿子,往往要一连加上几个夜班,不但熬人,而且气人,真想扔下笔杆子,拿起锄把子。就在这时,领导派来了一位“帮手”。一见面令我一惊,她个子不高,面色蜡黄,人看上去很虚弱,唯有那双大眼睛,两条大辫子很漂亮。这是新来的报道员,叫何婉芳,是高中生。她真像个大姐姐,很快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先由衷地表扬我写的稿件,然后很真诚地告诉我应该如何改进新闻稿的写作问题,为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好文章。她悄悄地塞给我一份林豆豆写的《爸爸教我怎样写文章》的手抄稿,里边写着:初学就像写大字描红,先照人家描,描的多了,去掉样子,自已风格就渐渐出来了。于是我就“照方抓药”学习何姐,开始粘贴自己认为不错的文章,然后从词句、结构上学起,成效果然不错。

(未完待续)

0 阅读:4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