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和小鹏年报发布后,新势力车企集体承压,股价持续下挫;同时比亚迪的独自上涨,资金虹吸效应显著,进一步加剧了汽车板块的分化格局。
文 /《汽车人》张恒
3月19日,恒生指数在震荡中微幅上行,涨幅为0.12%,收于24771点,创下自2022年2月以来的新高;恒生科技指数却跌了1.05%,收于6041点。
汽车板块当天整体上涨1.04%,看似表现不俗,但有趣的是,多数整车股实际上仍以下跌收盘。

在汽车板块成交量排名前十的个股里,仅有比亚迪一家实现了3.89%的上涨,其余九只个股均下跌。这一现象揭示了汽车板块的权重高度集中在市值第一的比亚迪身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家独大的比亚迪在资本市场同样也“一览众山小”,让板块的表现失衡。
成交额靠前的整车股中,小鹏汽车的跌幅尤其引人注目。该股当日跳空低开,全天在低位震荡,最终下跌5.84%,收于89.55港元,市值1389亿港元。自3月12日触及阶段性顶部以来,小鹏汽车在短短几天内持续放量下跌,技术上接连失守5日均线和10日均线。19日再度出现的跳空缺口,进一步表明该股的持续上涨动力可能已经遭到了破坏。

3月18日,小鹏汽车发布了2024年报。根据年报,小鹏汽车在2024年实现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毛利率达14.3%,同比提升12.8个百分点;净亏损大幅缩减,从2023年的103.8亿元收窄至57.9亿元。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较2024年实现同比翻倍以上的增长,并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尽管财报数据显示出公司在改革后的强劲增长动力,但资本市场却仍以卖出为主,数据显示,大量资金持续逃离。毕竟当下的新能源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缩小,投资者对于仍需继续亏损的公司可能已经失去了耐心。
理想汽车当日下跌3.12%,收于108.7港元,市值1940亿港元。自2月27日股价阶段性触顶以来,理想汽车便走上了单边回调之路,从138港元的高位至今,累计跌幅已达21.5%。近日来的持续回调也和公司前几天发布的年报息息相关。2024年,理想汽车净利润下滑超三成,并计划进一步进军纯电市场,同时增加AI研发投资。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理想汽车股价的进一步承压。

此外,蔚来下跌1.09%,零跑汽车下跌0.80%。新势力车企的集体下跌表明,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撤离这一领域,此轮新势力的涨势可能在短期内就此止步。

从市场表现来看,尽管部分车企在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等财务指标上有所改善,但资本市场仍然用脚投票,持续的卖出,说明此时的投资者不看预期也不信“大饼”,套现走人成了更多的选择。
事实上,在新势力股价刚刚开始高位回调的那几天,《汽车人》在评论时就已经表明了态度,认为新势力的股价可能转向。一方面,随着英伟达和特斯拉股价的回落,新能源板块失去了重要的估值锚点,市场风格极大可能随之发生转换;另一方面,年报季的到来让投资者的关注点从概念炒作转向了实实在在的业绩表现。
尽管两家新势力的年报不乏亮点,如营收的增长、毛利率改善等,但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和持续的亏损仍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管理层如何解释未来的增长预期,当下的业绩表现已经无法支撑此前的估值水平,之前的炒作热情自然也难以为继。
市场风向正在发生变化,资金开始向业绩扎实的龙头企业集中。比亚迪当日创下历史新高,也是一个信号。但问题在于,比亚迪的强势表现正在吸走大量资金,导致其他车企的流动性被挤压。这种“强者恒强”的局面虽然利好龙头,但也可能让整个板块陷入失衡,这一点也应该警惕。【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