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退休金多少?”一个看似平常的电话,却揭开了我和老战友李国强几十年来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两千对一万,这巨大的差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一切都要从1985年的那个夏天说起……
那一年,我和李国强脱下军装,回到安徽滁州老家。彼时,我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准备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清晰地记得,我们穿着笔挺的西装,走进市人事局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却是有限的选择。
“只剩下两个岗位:电子厂保卫科和公安部门。”人事局的王姐推了推眼镜说道。李国强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了在他看来更有前途的电子厂。我默默接受了剩下的公安岗位。
“电子厂多好,以后肯定是朝阳产业!保卫科多清闲!”李国强兴奋地描绘着未来的蓝图。我勉强附和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第二天,我到公安局报到,老杨递给我一套警服,意味深长地说:“这行和别的不同,又苦又累。”穿上警服,我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第一次巡逻,烈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背。路过小商店,想买瓶水都舍不得,老杨提醒我:“你那点工资可经不起这么造。”
我渐渐适应了公安工作的节奏,虽然辛苦,但能为群众解决困难,内心充满成就感。我还记得,一位老太太被骗了毕生积蓄五千元,我们加班加点,最终将骗子绳之以法,老太太感激的眼神让我深感这份工作的意义。
随着时间推移,我从普通警员晋升为刑侦队长,再到副所长。九十年代,公安部门待遇提高,我第一次拿到涨工资的工资条,欣喜地想着终于可以给妻子买件新衣服了。
可好景不长,电子厂效益不佳,开始裁员。李国强下岗了。一天晚上,他敲响了我家的门,憔悴不堪,请求我帮他在公安系统找个工作。我左右为难,公安系统招聘需要考试,我无法徇私。李国强的情绪激动起来:“考试?你当年怎么不考试?咱们一起转业的,凭什么你当官,我却下岗?”
我无言以对,只能答应帮他问问其他单位。他失望地离开了。后来,听说他去了建筑工地。我路过工地时,看到他汗流浃背地搬砖,心中五味杂陈,却不知如何开口。
2008年,汶川地震,我带队前往灾区救援。在一片废墟中,我们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救出来的人,竟然是李国强!他浑身是伤,如果不是他喊了我一声“老周”,我几乎认不出他。
原来,这些年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这次地震,让我们再次相遇,也让之前的芥蒂烟消云散。“老周,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重逢。”他虚弱地说,“谢谢你救了我。”我紧紧握住他的手:“别说这些,咱们是战友!”
灾难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和友谊。回程后,我帮李国强在当地找到一份保安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稳定收入。他为之前说过的话道歉,我笑着说:“咱们是老战友,这点小事算什么。”
我们恢复了联系,经常一起喝茶、钓鱼。一次钓鱼时,李国强感叹:“你说咱们这辈子算不算活明白了?”我回答:“谁知道呢?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他若有所思:“我们从部队出来,一个当警察,一个当工人,最终都是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境遇不同,但心里装的都是这片土地。”
如今,我们都退休了。我每个月都会给李国强送些东西,他总是推辞,但我知道他心里是感激的。回首往事,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起点相同,终点却不同。重要的不是比较谁跑得更快更远,而是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身边的人。
“老李,明天钓鱼别忘了带上你的lucky鱼竿!”我给李国强发了一条信息。很快,他回复:“得嘞!这次看我不钓个大家伙出来!”看着这条信息,我心里暖洋洋的。
人生有起有落,有得有失,但只要心存感恩,保持善良,就永远不会是输家。我和李国强,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我们或许没有大富大贵,但我们拥有彼此,这份情谊比任何金钱都珍贵。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您觉得,我们谁的选择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