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爱抽华子,93岁的杨少华,在享福路上一去不返

广博看社会趣事 2025-04-26 02:11:44

杨少华已经93岁了,这个年纪早该安心修养。

可他偏不。

抽烟、喝酒、大口吃肉,坏习惯一个不落。

结果也不出意料,2023年直接被送进ICU。

住院的时候瘦得脱形,连翻个身都得靠人帮忙。

照理说,这一回该收敛点了吧?可刚出院又照旧出现在饭局上。

外人看得心惊胆战,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嘴上说是享福、洒脱,其实不如说是放纵。

再怎么潇洒,真得值得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吗?

1932年,杨少华出生在北京西城。

那是战乱未定的旧时光,家里兄妹多,父亲早早去世,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养活一家。

冬天没炭烧,兄弟几个只能拿破布裹脚,下雪天出去扒煤核,运气好,能攒两毛钱买窝头。

13岁那年,杨少华被哥哥带进制鞋作坊当学徒。

没有工资,但能管顿饱饭。对那个年纪的他来说,吃饱就是最大追求。

可每天晚上,他都偷偷蹲在鞋厂对面茶馆门口,听里面说相声、评书,越听越痴迷,脑子里藏下了“我也要站上去”的念头。

有一天,他鼓起勇气辞了鞋厂的工作,跑去茶馆打杂。

扫地、倒水、刷壶,每天从早干到晚,报酬是两顿包子,但他乐在其中,只为能守在后台,偷听、偷学。

日子一天天过去,茶馆里有演员注意到这个“小孩嘴皮子挺快”。

他靠模仿学了几段传统相声,在几次活动中崭露头角。

后来,他通过朋友介绍,拜在相声老艺人郭荣起门下。

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连正式的拜师酒席都没办,几个见证人一站,徒弟礼一叩,这个“入门”就算成了。

刚开始学艺没几年,茶馆就倒闭了。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杨少华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天津大明钢厂当了工人。

在工地上,他白天搬砖扛钢筋,晚上偷偷在工棚里练段子,嘴上念着“买猴”、“论捧逗”,身边工友都叫他“嘴皮子杨”。

正是这段“边干活边说段子”的日子,打磨了他稳扎稳打的表演节奏。

一次厂里组织文艺汇演,他被拉去凑数,结果一开口,全场哄堂大笑。

领导看中了他这点子“才艺”,不久他被调入南开曲艺团,从此重回舞台。

在南开曲艺团,他遇上了改变命运的人——马三立。

老马看他演出的段子,语气平和,笑料扎实,便收了他为“干儿子”。

可这不是随便喊喊的称呼。

马三立把压箱底的段子教给他,比如《戒烟》《地理图》这些经典,都是师徒两人磨出来的。

马志明当时也在团里,杨少华常跟他搭档,打磨作品。

但两人性格不同,一个精细沉稳,一个随性洒脱,合作几年后便各走各路。

杨少华没有怨言,他说:“我就靠我自己那张嘴混饭吃,谁都靠不住。”

80年代中期,杨少华的演艺生涯一度停滞。

没人找他搭档,他就自己登台;没人给他写段子,他就改传统段。

直到和赵伟洲搭上,创作出《枯木逢春》这个作品,一炮而红。

观众笑了,业内认可了,“焉哏”这个风格也正式成型。

所谓“焉哏”,就是不靠快节奏、不耍贱卖萌,而是慢慢说、慢慢逗,观众笑得踏实。

这一风格后来成了他的标签,也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杨少华的儿子杨义,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了相声。

开始观众并不买账,觉得儿子搭父亲只是“卖情怀”。

但随着《歪批三国》《杂学唱》等作品推出,父子配合愈发默契。

观众才意识到:这不仅是情怀,还是实力。

杨少华很少在公开场合夸儿子,但私下常说:“搭档我儿子省心,他懂我怎么来事儿。”

这种心领神会,是旁人学不来的。

进入耄耋之后,杨少华不但没“闭门谢客”,反而成了短视频里的老红人。

他在镜头前吃红烧肉、喝二锅头、抽“华子”,说:“我这把岁数了,还讲啥养生?能吃是福。”

2023年因高血压入ICU后,有人以为他要收敛。

可出院后不过两月,他又出现在饭桌上,手里端着白酒,对着镜头笑着说:“又活过来了!”

他的这种随性活法引发热议,有人点赞他“豁达”,也有人劝他“节制”。

但杨少华说得明白:“年轻那会儿连饱饭都吃不上,现在还能挑吃挑喝,不享福干啥?”

2024年12月16日,相声演员侯耀华专程从北京赶到天津探望杨少华。

这两个曾有“隔阂”的老朋友,当年因为一些言语之争不太来往。

这次一见面,杨少华就抱住侯耀华,眼眶湿润地说:“你来了就好。”

家里没设宴,就是一顿家常饭,四菜一汤,侯耀华夹菜喂他,杨少华一边吃一边点头。

这顿饭吃得不热闹,却吃得安稳、吃得动情。

晚年人之间的情感,比什么都来得真切。

杨少华不是不知道规矩、也不是不知道风险,他只是太清楚:

真正的幸福,是从苦里熬出来的。

他这一辈子,从穷到名,从台前到幕后,从钢厂到剧团,靠的不是背景、不是运气,而是嘴里那点活儿。

今天的他,不拼、不装、不怕老。

他用行动告诉世人:想笑就笑,想吃就吃,人生不就图个自在吗?

愿老爷子在享福的路上,走得稳、活得久。

我们且看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笑对人间百味——这,就是杨少华。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新浪娱乐:2004-11-23日《一毛两毛攒出大门道:记杨少华的《艺术人生》》

微天津:2021-07-02《追昔抚今话发展,听听天津相声名家杨少华的艺术感怀》

0 阅读:0

广博看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