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21)[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2):2446-2460.

前几天,楼下张大爷在小区门口跟人聊得热火朝天,说自己每年都去诊所输点液,防止得脑梗。
他拍着胸脯说:“大夫都说了,输液能清理血管,我这血管干净得很!”
一旁的老李听完,连连点头,说自己去年就差点犯病,今年也得去输两瓶“洗洗血管”。

不少人都信这一套,觉得输液能冲刷血管里的垃圾,预防脑梗。可要真这么简单,医院的神经内科早就关门大吉了。
脑梗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血管里有点“脏东西”,冲冲就干净了,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

脑梗,说白了,就是脑子里的血管被堵住了,血流过不去,脑细胞憋得受不了,最后大片死亡。
血管堵住的方式可不止一种,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有的人血管里慢慢堆积了一层层的“水垢”,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水垢”越积越厚,血管越来越窄,最后有一天,血流彻底过不去了,脑细胞就开始“缺粮断水”,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这类人通常年纪不小了,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也高,血管就像老旧的水管一样,越来越堵,越来越脆。

还有一种情况更吓人,那就是血管里本来没啥问题,可是远处的血块跑过来,把血管堵死了。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心脏不好的人身上,比如房颤患者,他们心脏里容易形成小血块,这些血块一旦被冲到脑子里,卡在细小的血管里,立刻就能让人倒下。
这就是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来的快,来的猛,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最后一种比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小血管病导致的脑梗。脑子里有很多细小的血管,长期受高血压折腾,变得又脆又硬,结果一旦血压波动,就容易堵住。
这种脑梗往往不会让人一下子倒下,而是慢慢地出现记忆力下降、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时间长了,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变得迟钝甚至痴呆。

脑梗可不是说来就来,它最喜欢“盯上”三类人。
第一类是“三高”患者。
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这三样就像是血管的三大杀手,天天折腾你的血管,让它慢慢变硬、变窄,最后堵死。
尤其是高血压,很多人觉得自己没什么症状,就不当回事,殊不知,高血压是个“沉默的杀手”,它能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摧毁你的血管。

第二类是心脏不好的人。
心脏就像水泵,正常的时候,它有节奏地把血液送到全身,可是一旦心律不齐,比如房颤,血液就容易在心房里打转,形成小血块。
这个血块一旦脱落,顺着血流冲到脑子里,立刻就能让人瘫倒在地。
第三类是长期不运动、爱抽烟喝酒的人。
很多人觉得,年轻时能吃能喝能熬夜,身体倍棒,可是到了四五十岁,问题就全冒出来了。
血管早就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折腾坏了,等到某一天,突然堵住,你才知道后悔。

有人问,那怎么预防?是不是像张大爷那样,每年去输液就能管用?要真有这么简单的办法,全世界的医生都轻松了。
输液能防脑梗?别闹了!很多人觉得输液能“清理血管”,但输液只是补水,并不能把血管里的“垃圾”冲走。血管里的斑块和血栓,靠的是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而不是靠几瓶液体就能洗干净的。
更何况,随便输液还可能带来感染、过敏等风险,得不偿失。


高血压的人,最重要的是稳住血压。
血压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忽高忽低,血管就容易出问题。很多人血压高了不吃药,觉得自己还能扛,可是等到脑梗来了,后悔就晚了。
医生开的降压药,得乖乖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心脏不好的人,要小心血栓。
特别是房颤患者,医生一般会给他们开抗凝药,这些药不是随便吃的,剂量、监测都很重要,不能自己擅自停药。

血脂高的人,别迷信保健品。
很多人觉得吃点红曲、鱼油就能降血脂,这些东西效果有限,真正能有效控制血脂的,还是医生开的降脂药。
长期血脂高的人,血管里早就堆满了“垃圾”,不靠药物,光靠吃点保健品,基本没啥用。
别让自己变成“沙发土豆”。
很多人上了年纪,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长期不运动,血管越来越僵硬,血流速度变慢,血栓更容易形成。
每天哪怕出去走上半个小时,也比整天窝在家里强。

吃饭也得讲点道理。
每天大鱼大肉,油腻腻的食物吃太多,血脂容易飙高。多吃点蔬菜、粗粮,少吃点油炸食品,对血管有好处。
有人问,能不能喝点酒?少量喝酒可能问题不大,但很多人一喝就收不住,结果喝到血压飙升,心跳加快,脑子里的血管受不了,脑梗说来就来。

脑梗不是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
输液不能预防脑梗,真正能预防的,是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别等到脑梗发生了,才追悔莫及。
好血管养出来的,不是输出来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