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美国鲁比奥之前就说过,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场,其实是一场代理人战争。这个观点很多朋友都是认可的,因为仅凭弱小的乌克兰,如果说没有美国和欧洲对它的支持,乌克兰根本没有实力与俄罗斯交火3年。
如今俄乌冲突持续超3年,美国那边第一个坐不住了。美国现在是急于让乌克兰和俄罗斯实现停火。可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洲没能上桌,甚至说是损失了不少利益,所以欧洲还不想停火,表示要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

美国对乌克兰的累计援助已超过3000亿美元,但战场僵局导致国内反对声浪高涨。特朗普政府认为冲突已成为“无底洞”,暂停军事援助并削减情报支持,迫使乌克兰回到谈判桌。IMF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军费占比GDP突破4%,远超北约标准,财政压力迫使美国寻求退出。
大家都明白的吗,特朗普现在的重心放到了关税战身上,只要美国能把乌克兰的一系列资源搞到手,其他问题,对美国来说都是小问题。
美国提出的“30天停火”以恢复军援为条件,但要求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实质是牺牲乌主权换取阶段性缓和。鲁比奥甚至直言“乌克兰必须做出领土让步”,暴露了美国实用主义外交的本质。

美国想要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停火,这里面还有一个变量就在于欧洲。
马克龙提出的“部分停火”,是只让空中和海上停火,但俄罗斯不买账。而美国的方案呢,说的是要领土让步,这让欧洲很头疼,他们怕这样会损害乌克兰的主权。
很明显,欧洲现在是不想停火的,因为欧洲没能从这场冲突中捞取到利益,而且还损失了不少人力物力。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了美国的支持,仅凭现在欧洲和乌克兰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与俄罗斯军队长期对峙了。

美国试图通过停火协议与选举挂钩,迫使泽连斯基让步。特朗普政府认为泽连斯基是“阻碍和平的障碍”,并已秘密接触其政治对手(如前总理季莫申科、前总统波罗申科派系),试图削弱其地位。
尽管泽连斯基此前以“战时状态”为由多次推迟选举,但美国施压已实质性突破。2025年3月21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明确表示乌克兰已同意举行选举,并称泽连斯基“必须清楚自己终将被逐步消耗。
俄罗斯则要求“先选举后谈判”,试图消除泽连斯基的合法性。双方均将选举视为重塑乌克兰政治格局的工具。

如果乌克兰一旦举行新总统选举,以下3位或成为乌克兰新总统的备选人。
1、瓦列里·扎卢日内:军方支持的“民族英雄”
作为前陆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2022年基辅保卫战中积累极高威望。尽管被泽连斯基解职并调任驻英大使,其民调支持率仍达65%(对比泽连斯基的30%),且普京公开称其支持率是泽连斯基的“两倍”。扎卢日内未明确参选,但近期表态“当条件成熟时将回答是否参选”,被视为最可能终结泽连斯基时代的人物。
2、尤利娅·季莫申科:“亲俄派”与经济实用主义的平衡
季莫申科因曾推动俄乌能源合作被贴上“亲俄”标签,但她同时主张“对俄复仇”,淡化了对俄妥协的质疑。美国《政治报》披露,特朗普政府正通过接触季莫申科团队推动其作为“更听话的替代者”,她本人也呼吁“立即停火”以结束战争。其经济治理经验可能吸引渴望复苏的选民。
3、彼得·波罗申科:亲欧路线与腐败争议的复出者
波罗申科作为前总统,曾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进程,但因任内腐败案支持率低迷(仅10%)。特朗普团队认为其“更易操控”,但乌民众对其过度亲西方导致俄乌关系恶化的历史记忆犹存,竞争力弱于扎卢日内和季莫申科。
不管怎么说,这场俄乌冲突已经大幅影响到了俄罗斯、乌克兰乃至欧洲。现在也是时候让这场战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