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金玉良缘”只是个自顾自说的笑话,贾府根本没人在意

如玉公子 2025-03-19 21:59:02

薛家进贾府不久,也就是在书中第八回时,金玉良缘便被提起。当时宝玉到梨香院看望身体微恙的宝钗。宝钗提出要看通灵宝玉,她看到玉上面的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便忍不住多念了几遍。

结果宝钗的丫头莺儿在旁边听到了,便笑嘻嘻的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自然追问,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原来宝钗金锁的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再念两遍自己,发现果真有趣,因而他也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再次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这便是金玉良缘初次登场。

不知宝钗主仆两个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金玉良缘之说吹到了宝玉耳边。不管宝玉是否在意至少他知道了一事:他有玉,宝钗有金,且金玉上面的文字大有深意。

我们看书中第十九回,宝玉为了打消黛玉的困意,给她说了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说完,他觉得黛玉的袖口有香气逸出,便问她是什么香。

黛玉说了一句:“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奇香不成?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一时不解,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黛玉这话没说错,薛宝钗的金就是后面故意打造出来的幌子。

这个事情瞒得过府里的下人婆子,却瞒不过聪明人,黛玉一眼就看穿了各自的门道。

金玉良缘之说,宝钗莺儿在宝玉面前漏了点风声,薛姨妈那边应该也没闲着,肯定也找机会在王夫人面前说起过此事。

比如后来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时就有这样的句子: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宝钗远着宝玉,这是无稽之谈,她是不分昼夜的往怡红院跑,一有机会就贴上宝玉。这个我在多篇文章中都分析过,在此不再细说。

且说王夫人,她听到薛姨妈的这些金玉论的话题,其实也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王夫人或许心中有点活动,毕竟宝钗是她的外甥女,比起黛玉更是自己人,但是就算她有想法,也不能怎么样。

第一,她虽是宝玉的母亲,但宝玉的婚事更多的是要听从贾政的安排。因为在当时那种时代背景下,女子都是要听从丈夫的话。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家中大事由贾政做主,包括宝玉的婚事。

第二,宝玉娶媳妇的条件,可以参考一下贾珠。看看李纨是什么出身,不是大富,但是绝对是书香门第。

由此也可知贾政对下一代,对贾府未来的方向是更偏向于文化,即从科举方面谋求出路。从这一点,也知道薛家是不符合贾府选媳妇的要求的。反之,黛玉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出身,在出身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第三,宝玉的婚事贾政有话语权,但是他是个孝子,很多事情上他听贾母的。贾母对宝玉婚事的关心不亚于贾政,从贾母的角度上看,她会选择宝钗吗,根本不可能。

基于此,王夫人就算自己有点偏向于宝钗,她也只能在心中打下小算盘,行动上也不敢怎么样。

贾母对宝钗,明显是拒绝的。比如第二十九,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说了一个十五岁的小姐,一听上去很是符合薛宝钗的条件。

贾母什么反应呢,她一听马上拒绝了,她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

贾母这话说得清清楚楚,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且这话也是和尚说的。薛宝钗十五岁了,可以说亲了,那就慢慢等着吧,宝玉还小不能早娶。

这就是贾母的态度,她不管什么金玉良缘之说。要真有命中注定,那只能是木石前盟。

再说了,金玉也不一定是宝玉宝钗。

张道士后来给宝玉拿来一盘子礼物,宝玉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

贾母明明是有意提起湘云的金麒麟,宝钗不知就里,还赶紧说湘云有一个。贾母果然肯定的说“是云儿有这个”。

贾母为什么偏要在这个时刻说起金麒麟?简单,金麒麟也是金啊。薛家爱说金玉良缘,就许宝钗有金,别人不能有金吗?湘云的金麒麟是不是金,如假包换!

所以,真有金玉良缘之说,湘云也符合,并非只有宝钗一个。

我们再看看看贾政的态度又是如何。

第三十五回中提到贾政有个门生傅试,傅试有个妹子傅秋芳。

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易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

傅试虽然根基浅薄,好歹也是官宦之家,那些豪门贵族尚嫌他穷酸,不愿求配。那薛家商贾之家,薛宝钗在那些贵族眼中更加啥都不是了。

那些豪门贵族尚且如此,而贾府毕竟是国公府,还是一府两国公呢,这样的家族又怎么可能看得上薛家的宝钗?

至于凤姐,从头到尾就没搭理过薛宝钗,她倒是开玩笑对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就连小厮兴儿都说,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而宝玉本人呢,他梦中都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由此可知,贾府上至贾母,贾政,下至小厮等人,对宝玉的婚事一向看好的都是两个玉儿联姻,从未考虑过薛宝钗。所以说薛家打造的金玉良缘之说,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