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商代晚期亚醜钺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4-20 04:52:36

(商代晚期亚醜钺 藏于山东博物馆)

这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网红:亚醜钺。器高32.5厘米、宽34.5厘米、重4.6公斤,属斧形大钺,长方内,微弧刃,两肩处有长方形穿,两侧外有透雕扉棱。

亚醜钺是凭借它“露齿开心笑”的人面纹俘获人心的。五官微凸,除鼻子外都中部透雕。眼睛大且圆,眉毛细且尖;鼻梁直带钩,鼻翼宽带卷;耳朵似C形,方牙似垛口;阔嘴微微咧,嘴角高高翘。

看上去亚醜钺正在矜持地“露齿开心笑”,其喜悦感染了无数现代人~~

当然,它其实并不是在“露齿开心笑”,相反它是在咧嘴龇牙、怒目挑眉,以表现它的“威严可怖”。斧形大铜钺可是绝对的刑杀重器、军权象征啊!

时代改变了,对于纹饰的理解和感受也随之改变了。这是很自然的。从“威严可怖”到“开心微笑”,也算是“历史的沉淀”吧。

(左:西周中期轴饰 右:西周中晚期车舆饰)

与亚醜钺同墓出土的另一件大钺

这样的“嘴角上翘露齿笑”虽不多见,但也不是唯一的。

作为网红,它以笑脸吸引人;但作为文物,最珍贵的却是它身上的铭文。

(上为正面,下为反面

左为反书 ,右为正书)

人面纹阔口的两侧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族徽铭文,共四个。目前主流释读为“亚醜”。因为“醜”字被简化合并进了原表示地支的“丑”字,所以也有的写作“亚丑钺”。

必须得说,这个族徽被释读为“亚醜”并非定论,其实争议很大,只是“亚醜”是目前最能被广泛接受的。

外框为“亚”,这是没有问题的,甲骨文及商周青铜器上常见。

但是通常看到的“亚”字,与其他字是分开的,如上图的“亚启”、“亚长”。而“亚醜”的“醜”字,却是被框在“亚”字里面的,更可能是一个字,而非两个字。

(右:甲骨文“鬼”字)

里面有三个部分,以正面正书的族徽为例。右边是一个站立的人,头发分为三股,每股上有一个短发簪。当然那些很可能不是头发和发簪,只是如此描述而已。

对照甲骨文“鬼”字可知,此部分与“鬼”字并不十分相符。

(左:金文“酉”字)

左上部的确很像“酉”字,酒缸的象形,但顶部多出了一条弯线。有人觉得是勺,不确定。

左下部则不知是什么字,可能是另一个盛酒的器具。

有人说是“田”字,这是不可能的。甲金文“田”字从来没有过盾牌形状的。

(左:甲骨文“醜”字)

甲骨文里有“醜”字,左边是尖底瓶,右边是一个似乎戴着面具的跪坐人。可见,亚醜钺铭文框内部分并不是确切的“醜”字。

总之,目前把此铭文释读为“亚醜”,亦是无奈之举。不然每次都贴张图片很麻烦吧。

就单纯图像而言,个人觉得表现的可能是一个管理祭酒的家族。

左边两个酒缸(下面的酒缸出于构图需要,省去了口颈部),人站在酒缸旁边,表示管理;三股头发,或者说一种特殊的头饰,表现他们特殊的地位和身份。

构件类似、造型不同的族徽,出现在很多青铜器上。它们被统称为“亚醜器”。但“亚醜器”究竟属于哪里?自宋以来争论不休。

直到这件亚醜钺在山东青州出土,让人们确定这些亚醜器的老家都应该是山东青州。

亚醜钺出自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这墓可了不得,是一座有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总计人殉48 人。

要知道,一般认为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是商王才有资格享用的。苏埠屯的1号墓,也是除殷墟王陵外,见到的唯一一座带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

可惜的是,这座墓被盗严重,3个盗洞直达椁室,随葬物大多被盗。即便如此,仍发现了亚醜钺这样高规格的青铜器。可见苏埠屯1号商墓墓主非同小可。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晚期,出土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藏于山东博物馆。

0 阅读:4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