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呼吁:只要血压没超过这个值,不要过量吃药,别自己自己

小夏谈养护 2024-10-30 11:34:47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清晨的阳光透过医院的窗户洒进诊室,56岁的李铭坐在诊室里,面色焦虑。他摆弄着手中的一堆降压药,眼神中充满困惑。

作为一名资深摄影师,他习惯了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却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成为医院的常客。

"医生,我每天都按时吃这些药,可血压还是时高时低,到底该怎么办?"李铭向主治医师张医生展示着自己随身携带的六种不同降压药。张医生接过药品,仔细查看后摇了摇头。

李铭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显示,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高血压相关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像李铭一样,陷入了"过度用药"的误区。

张医生翻开李铭近期的血压监测记录本,发现他的收缩压在130-140mmHg之间波动,舒张压稳定在85mmHg左右。"您的血压其实处于比较理想的范围,完全不需要服用这么多种药物。"

这番话让李铭愣住了。作为一个"自觉"的高血压患者,他一直认为血压越低越好,甚至私自增加用药剂量。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研究数据,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只要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已经达到了治疗目标。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一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刘护士分享了她接触过的典型案例:38岁的赵女士,从事烘焙工作,在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后,立即在网上买了多种降压药同时服用。

结果不到一周就出现了头晕、乏力的症状,送医急救后才发现是血压过低导致。

著名心内科专家王教授指出,降压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阶梯式"的原则。《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反应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门诊,医生们经常遇到像农民工陈师傅这样的患者。他们往往会囤积各种降压药,听说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就跟着吃,结果适得其反。

中国高血压联盟的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帮助30%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现不依赖药物的血压达标。

这包括限制钠盐摄入、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措施。

一名来自杭州的中医师钱大夫补充道,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很多高血压患者除了需要药物调节,更需要调整生活节奏,保持心态平和。

李铭在张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了服用的降压药品种,增加了运动量,注意饮食调节。三个月后,他的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而且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记录数据,定期复查。如血压控制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报告》显示,约有45%的患者存在擅自改变用药剂量或中断服药的情况。这种做法极易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深圳市某医院的心内科主任李教授强调,高血压治疗贵在坚持,重在平衡。过度用药不仅会造成经济负担,还可能带来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一位来自成都的中药房老字号经营者郑老先生分享说,很多老年患者习惯服用降压中药,认为"纯天然无副作用"。

实际上,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需要遵医嘱服用,切勿盲目追求。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用药安全警示也特别提到,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听信网络谣言和误导性广告,随意增减药物或剂量。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合理用药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血压的最佳方案。

过度依赖药物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隐患。

正如张医生所说:"治疗高血压不是赛跑,而是马拉松,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和科学理性的态度。"这句话,道出了高血压治疗的真谛。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