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成都科幻馆内座无虚席。无边界的大屏令人恍若置身浩瀚宇宙,《流浪地球2》中高达9万公里的太空电梯重现眼前,随着现场燃爆的音乐推向宇宙空间站。
欢呼、掌声、一只只在黑暗中闪亮的手机屏幕……观众的热情在科幻馆内涌动。聚光灯下,闪耀的“明星”是全球顶尖科学家。
这是2024腾讯科学WE大会的开幕现场。本届主题为“科技树:转折点”,邀请中外5位顶尖科学家分享自身领域前沿的科学探索,既有诺贝尔奖得主,也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等顶级机构的院士;既有虫洞、时间之旅、暗物质等硬核新知,也有大脑GPS、人体器官芯片等前沿突破。
一年一度的腾讯科学WE大会首次走出北京,在成都收获“双向奔赴”的热力。
一拍即合观众基础+产业基础+人文魅力
腾讯科学WE大会是全球科学大会,始于201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十二年来,大会基于高规格嘉宾阵容和高品质科普内容,累计为全球超过1.2亿人次带来沉浸式科学互动体验。近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先后登上这个舞台,分享前沿科学突破,包括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与能源、地球科学、信息科技、空天科技、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WE大会集结了基础科学的最前沿进展。
但不同的是,今年的WE大会首次走进西部,来到成都。
腾讯科学WE大会项目负责人黄奕在接受采访时,用了“双向奔赴”这个词。
黄奕
缘分来源于去年10月。同一地点,2023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在全国乃至全球再掀科幻热潮。当时,WE大会项目团队也来到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的科幻魅力。
今年,在WE大会筹备过程中,团队希望通过创新大会形式和科学表达,让大众更好地理解、感受科学的魅力。“成都”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闪现。随着进一步与成都科幻馆交流,双方“一拍即合”。
“成都不仅有科幻馆这样优秀的场地,而且在科幻产业、科技创新等各方面都培养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和大众基础。”黄奕提到,在与科学家交流的过程中,团队发现成都真的是一个世界知名而且很有魅力的城市,当团队向科学家们发起来到成都的邀请时,总是收获热情的答复。对于科学家而言,来成都不仅是参加一场学术交流会、一场公众科普活动,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之旅。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里特·莫泽教授就是这样热情的嘉宾。她不仅提前向中国学生了解成都的相关信息,还自制了成都游攻略。“大会期间我们也会带着科学家们去成都的各个地方探访,走进大街小巷,与更多的观众和学生交流,同时也更好地去感受我们中国的、成都的本土文化特色和优秀的历史传统。”黄奕表示。
梅-布里特·莫泽
专注费时费力的“傻事”城市的科学精神锚定“转折点”
伽利略描绘了自由落体的第一条轨迹,普朗克提出了能量传递的第一个量子化公式,爱因斯坦预言了深空外的第一道涟漪,陈省身交上了世界难题的第一种解答……他们倾注一生研究的基础科学,不直接产出新产品,却孕育了所有新技术的可能。
那些看似遥远的理论,往往成为改变后世的转折点。这,或许就是科学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副所长、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刘江来是此次演讲的嘉宾之一,他工作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锦屏山隧道中部埋深2400米处,是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每天,锦屏暗物质实验室都有大量数据通过高速网络实时传到成都,通过成都的数据中心处理分析,追逐暗物质“微光”。
刘江来
“感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对于我们这样基础研究的支持,非常难得。”他表示,2016年四川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在成都成立,第一期建设的四类创新平台和一个基地就擘画了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蓝图。校地合作,“向地球深部进军”。
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布局具有魄力和远见。基础科学被许多人视为费时费力的“傻事”,无法在当下转化为经济价值。刘江来直言,“大装置落在四川、落在成都,对我们这些并不能直接产生使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支持非常大。”
不直接产出新产品,却孕育了改变后世的可能。当前,成都手握多个重磅大科学装置,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等已建成投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成都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地建设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4个国家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光电与集成电路技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4个天府实验室,在蓉的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天府实验室 资料图
今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四川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上榜。这背后,成都重要的科研机构——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健全“沿途下蛋”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常态化捕捉可转化的成果,促进战略科技力量向地方落地。以大科学装置集聚整合高能级创新资源的强大势能,加速技术革命性突破、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寻找未来之路,沿途亦有风景。
为何全城热捧科学?从科幻到科学的城市氛围
“可以在芯片上复刻器官吗?”“时空旅行真的有可能吗?”……科幻大道上,每一个公交站牌上都有关于硬核新知的提问。沿着问题一路追寻,便抵达2024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场地成都科幻馆。
刘慈欣曾说:“我一直认为,成都是一座与科幻密切关联的城市,中国科幻从这里出发,在这里生根发芽。”一年前,拥有不同历史、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在成都,想象一个共同的未来。一年后,人们看到了成都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科幻的蓬勃从文学走向产业,时间的种子结出硕果。
昨天的科幻,今天的科学,明天的现实。
2024腾讯科学WE大会种下一颗怎样的种子?
会场的每个座位旁都放着一个纸袋,除了大会的宣传册,还有一个种子盲盒。就像大会的一个隐喻:面向公众展现全球前沿科技视野、科学家风采,并推动社会对于基础科学发展的关注,激发人们创造创新,探索改变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大会期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等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解读前沿科学发现,百余位高校学生参与科学家沙龙,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
薛其坤
记者注意到,开幕现场有许多学生模样的观众,“追星”一般狂热地追逐着科学。
“我很期待薛其坤教授的演讲。”成外AP-10年级学生何天裕表示,目前自己跟着电子科技大学一位教授做科研,“希望薛教授的分享为我的科研项目带来更多启发和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是B站(哔哩哔哩)上“暗夜保护和光污染”科普博主,还是《星际穿越》电影的忠实幻迷,“期待能与基普·索恩教授在虫洞、时间旅行等方面有更多思想碰撞。大学我想学习天体物理专业,从更科学、专业的角度去探索世界。”
基普·索恩
科学不只是科学家的事,也可以是学生和市民最纯粹的热爱。蜂鸟智造董事长田勇特意发了朋友圈,作为中试平台的负责人,他深知推动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难度,也更钦佩基础研究对于“不可能”的不懈探索。
“不要把科学和科学家‘神话’,科学本身也不是艰苦的事。”刘江来表示,基础研究作为科研前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引领青少年追求科学,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科学盛会走进成都大街小巷,这颗种子,或许将是难以想象的未来世界。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赵雨欣 摄影记者 王勤
原标题:红星观察|腾讯科学WE大会今年为何搬到成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