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七大著名托孤大臣,谁无愧于所托?谁又所托非人?

墨下情缱绻 2025-03-12 11:50:05

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有好有坏,最坏的莫过于谋反之臣,最好的莫过于托孤之臣。君臣之间的托孤与百姓之间的托孤不同,皇帝托付的不仅仅是这个孩子,还有整个国家的未来。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七位托孤之臣中,谁完成了先主所托?谁断送了整个国家的未来?

先秦时期双贤相伊尹小的时候,被卖到了有莘国当奴隶,还是有莘国国君的奴隶。国君让他去“有莘之野”干活,其实就是去有莘国的边疆垦荒了。商汤路过伊尹居住的地方时,碰巧跟伊尹交谈了几句,发现他虽然是个奴隶,但是却有与其身份不相符的见识。

因为伊尹的养父是有莘国国君的厨师,因此伊尹从小就能接触到宫廷里的书籍,他还做过贵族子弟的陪读,所以才懂得这么多。后来商汤每次路过伊尹这里时,都要过来跟他交谈一番,因为商汤每次都能学到东西。商汤劝伊尹跟自己回去做官,但是他不愿意。

后来伊尹被有莘国的国君当作陪嫁男奴送到了商国,商汤立刻让他当了官。在伊尹的帮助下,商汤顺利击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汤临死之前,将整个商朝托付给了伊尹,而不是只托付了自己的儿子。商汤的儿子仲壬早逝,伊尹又立了商汤的孙子太甲为王。

但是太甲上任之后总是胡作非为,伊尹直接就废除了他的王位,并且将太甲关了起来,让他闭门反省三年。这三年期间,伊尹掌控整个国家,消除了太甲为商朝带来的负面影响。三年后,太甲大彻大悟,伊尹交还大权,并且辅佐他成为了一代明君,为商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第二位贤相就是西周姬旦,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的开国功臣。比起“姬旦”这个著名,人们更喜欢称他为“周公”。周武王临死之前,将自己的儿子周成王托付给了周公。因为当时的周成王还是小孩子,所以只能由周公代为执政。

周公替周成王执政六年,平定过叛乱,制定过礼法,为后来周成王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成王长大之后,周公将大权交还,甘愿做王臣子,并且不遗余力地辅佐周成王,两人的关系也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兄为战将,弟为权臣汉武帝在位时期,发生了“巫蛊之乱”,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被牵扯其中,为了自证清白,与自己的母亲一同自刎而死。汉武帝对此事感到十分自责,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设立新的太子,群臣也很识趣,没有催过汉武帝。

但是随着汉武帝年龄的增长,此时群臣也开始担心,如果汉武帝不立太子,可能会对国家不利。在众人的催促下,汉武帝选择了刘弗陵作为继承人,并且在临死之前将刘弗陵托孤给了重臣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也是霍去病将他带到汉武帝面前的。

由于霍去病的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所以霍去病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直到他二十一岁那年,凭着消灭匈奴的战功被封为了骠骑将军,他才敢公开寻找生父。等霍去病找到自己的生父时,他的父亲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弟弟就是霍光。

霍去病带着他们回到了长安,并且将自己的弟弟推荐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对待霍去病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般,对于霍去病看重的人,汉武帝也十分看重。自从霍去病离开他们之后,汉武帝将自己对霍去病的关心都转移到了霍光身上,霍光也因此成了汉武帝一朝的重臣。

刘弗陵还小的时候,朝中大臣想废除他,再另立新主,但是霍光选择相信汉武帝的选择,力保刘弗陵,将刘弗陵培养成了一代明君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之后,霍光又推举出了另一位明君——汉宣帝刘询,刘弗陵和刘询一同开创了“昭宣之治”。

霍光在推举出刘询之前,曾选出另一个人来继承皇位,这个人就是刘贺。刘贺当了皇帝之后也是胡作非为,就像商朝的那个太甲一样,霍光直接就把他踢了,把刘询换了上来。由于霍光和伊尹的行为很相似,所以后世用“伊霍”来泛指那些把握朝政的权臣。

三国时期的最好与最坏作为托孤大臣中最出名的一个,诸葛亮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刘备在白帝城将自己的儿子阿斗和蜀汉的未来都交给了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带领蜀汉复兴汉室。诸葛亮也确实不负刘备所托,为了蜀汉的事业呕心沥血,平定南中,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尽管诸葛亮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依然没能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这也不能怪诸葛亮不努力,实在是敌人太强了,队友太坑了。但是诸葛亮仍然是一位合格的托孤之臣,就算是死后见到了刘备,刘备也不会怨他没完成任务。

与最好的诸葛亮相对应的就是最坏的司马懿了,这两人做了一辈子的对手,司马懿也没赢过几次,只有在寿命这一点上胜过了诸葛亮。自从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就没有对手了,而他也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在魏国当个臣子,他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他潜伏在魏国朝廷中,获得了魏明帝曹叡的信任,成了曹魏的托孤重臣。但是他并没有带领曹魏变得更好,而是借此机会架空了曹魏的朝堂,让司马氏成为了魏国的真正话事人。等司马氏足够强大之后,再直接将魏国的大权夺过来,完成盗国,司马懿才是真正的坏人。

被迫害与被信任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手下的谋臣,和尉迟敬德一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将李世民送上了皇位,李世民对他也是十分信任的。李世民去世之前,将太子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李治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事事都听长孙无忌的,因此长孙无忌在朝中的权势无人可比。

虽然长孙无忌有趁机揽权之嫌,但是总体来说他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如果没有那个女人的出现,长孙无忌是有能力将李治教成一代明君的。只可惜李治迷上了武则天,不仅害死了长孙无忌,还险些断送了李氏的江山。

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却因此培养出一群能干的臣子,而且他儿子身体不好,刚登基就驾崩了,只留下了年仅十岁的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因为万历皇帝还小,他的母亲李太后十分信任张居正,直接将大权交给了他,希望他代万历皇帝治理国家。

张居正是嘉靖时期的大臣,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他有着极大的抱负,他没有辜负万历皇帝和李太后的信任,将明朝再一次带到了一个巅峰,也就是“万历中兴”。张居正的改革让当时濒临崩毁的大明朝再一次活了过来,当然是一位合格的托孤之臣。

商朝的伊尹不愧于商汤之托,周朝的周公也是一位合格的辅臣。汉朝霍光与伊尹齐名,虽然掌握大权,但是忠心耿耿。蜀汉丞相诸葛亮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唐朝的长孙无忌虽有能力,但可惜皇帝不行,明朝张居正带着年幼的万历皇帝,再创大明辉煌。

这六位托孤之臣都算得上合格的托孤之臣,虽然有人未能完成大业,但是也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七个人里只有司马懿坏事做尽,不但夺了曹魏的基业,还开创了一个羸弱不堪的晋朝,让中原大地陷入了数百年的动乱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他的贪念……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