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崖车主再购SU7引热议,高速爆燃悲剧敲警钟,小米汽车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打野王者 2025-04-18 16:46:30

小米汽车安全“生死关”:从信任到质疑,如何重塑信心?

一辆车,本该是守护家人的堡垒,却成了高速公路上的催命符?

3月29日晚,安徽铜陵德上高速,一辆小米SU7的爆燃事故,瞬间吞噬了三名年轻的生命。

这起悲剧像一块巨石,砸在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那根弦上,引发了无尽的恐慌和质疑。

说白了,智能驾驶的“蜜糖”是不是也潜藏着致命的风险?

在这一片质疑声浪中,咱们不妨把目光转向另一起截然不同的事故,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答案。

去年12月,车主“森山有SU7”那可是刚提车一个月的小米SU7 Pro,带着一家老小,兴致冲冲地去巩义市浮戏山景区玩儿。

谁知道乐极生悲,车子在急转弯的地方失控,直接坠崖!

当时那场面,想想都让人后怕,车辆翻滚了好几圈,车顶都撞变形了。

万幸的是,乘员舱的框架还算结实,主驾驶的门竟然还能正常打开。

最终,一家四口除了老人轻微骨折,其余人都只是受了点擦伤。

这事儿还没完。

4月13日,“森山有SU7”居然又买了一辆小米SU7 MAX,还在微博上公开感谢雷军!

这下可炸开了锅,#SU7坠崖车主发文感谢雷军#直接冲上了热搜。

你品,你细品,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迷?

“是小米SU7的安全性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车主在视频里这么说。

这话听着挺让人感动,但是也有网友质疑,这真的是一次“信任投票”吗?

还是另有隐情?

坠崖事故和高速爆燃事故,那可是两码事儿啊!

一个可能是地形缓冲降低了冲击力,另一个直接涉及车辆结构强度和电池安全。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咱们也别忘了,在小米SU7交付初期,其实就有些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智驾系统体验不佳,比如对复杂路况的识别不够精准,NOA系统的变道有时候过于激进等等。

这些早期反馈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警钟,虽然没有直接导致严重事故,但暴露了智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如果当时小米汽车能够更加重视这些“小问题”,3·29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说起智驾系统,这又涉及到纯视觉和融合感知两种技术路线的争论。

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说白了,就是主要靠摄像头来捕捉图像,但在低光照或者复杂路况下,识别精度可能会下降。

而特斯拉也是坚持纯视觉路线,小鹏、华为等等则多采用融合方案。

有业内人士分析,纯视觉和融合感知的路线选择,本质上是成本和性能的权衡。

问题来了,纯视觉方案是不是在安全性能上存在先天不足呢?

除了智驾系统,电池安全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高速爆燃事故再次把电池安全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

虽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等供应商都在努力通过技术提升安全性,但是碰撞后起火的风险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更让人关注的是,最近工信部发布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入强制性要求,这个标准将在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规能不能真正筑牢电池安全的“防护墙”呢?

类似的安全事故,别的车企也遇到过。

2023年4月,蔚来汽车也曾发生过一起高速公路碰撞起火事故。

事故发生后,蔚来的反应还算迅速,成立了调查组,积极和家属沟通,并且公开了事故调查的进展。

这么一对比,小米汽车在3·29事故中的应对是不是不够及时、透明呢?

话说回来,2021年3月,雷军在发布会上曾经承诺,小米造车将“不惜一切代价”,把用户安全放在第一位。

现在安全事故频发,雷军的承诺是不是面临着现实的拷问呢?

看来,安全这事儿,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再说说“森山有SU7”吧,他再购小米SU7之后,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用车体验,但是公众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些网友觉得他“用脚投票”的行为有点片面,呼吁他多关注3·29事故受害者家属的遭遇。

看来,个人选择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忘了社会责任啊!

我们再来聊聊电池供应商。

在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发生后,作为电池供应商的宁德时代并没有公开回应此事。

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难道电池供应商就不应该和车企共同承担安全责任吗?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方,都应该为安全负责才对。

那么,小米汽车到底该如何跨越安全这个“生死关”呢?

必须正视问题,努力改进智驾系统,提升电池安全技术;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时回应用户的关切,公开透明地公布事故调查的进展;与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努力,筑牢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基石。

安全才是底线,也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安全这事儿,一失万无,希望小米能长点心吧!

0 阅读:13

打野王者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