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这些年的片子质量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所以当《熊猫计划》上映时并没有多少期待,可就是这种无预期在看完《熊猫计划》后竟然叫人大跌眼镜。
全员存活+不动脑搞笑蛮合家欢,诙谐有趣,通俗易懂,虽然动作少了,不精彩了,但道具运用的挺得当,发挥了家具城成龙的优势,堪称低配版《宝贝计划》。
片中有很多情怀梗,也埋了成龙对自己过去从业多年的真心话。
如一黑一白两名外国偷盗者他们身上的纹身是《醉拳》《蛇形刁手》,成龙的动作设计有《我是谁》《龙兄虎弟》《神话》等片的影子。
当成龙准备开启家具城战神模式时,反派顺势破解,说到:“你的电影我都看过,我知道你要来这招”,这些情节,熟悉成龙的观众看到都会会心一笑。
此外,成龙还以自己的身份解构自己。
如电影一开始就是在片场拍戏的成龙,对着导演说:“我一个人灭三十个人怎么可能,太不合理了”,接受自己老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
然后转身对魏翔扮演的经纪人说:“以后别接动作片,我要接爱情片”,但爱情片也是《爱在枪林弹雨中》《爱情腥风血雨时》,可见成龙的无奈,他也想转型奈何观众还是喜欢会功夫的他。
还有全世界的影迷看过成龙的电影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他真的跟电影里一样能打吗?成龙现身说法“我就是个拍电影的,我真不会功夫。”
众所周知,在70年代末,邵氏大牌明星才有几万片酬的时候,成龙已经拿四五百万了,到了八九十年代,更是几千万。
《飞鹰计划》甚至拍了一年,耗资1.15亿港币,这在追求七日鲜,本土最高票房才几千万的香港电影来说简直是凤毛麟角。
再加上成龙说过著名的“我犯了全天下很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因此成龙的身价和感情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而在片中导演也放置了这个成龙始终绕不过的话题,史策说成龙的腿O不O,鼻子大不大,他有多少钱,有几个女朋友。
同时导演也借史策之口问出了广大影迷的心声,“大哥拍戏几十年,受伤无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成龙答道:“ 听到action浑身就会充满力量”,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在,这句“action”也成了片尾最大的反转。
七十古来稀的年纪,成龙依旧是那个家具城战神,上蹿下跳,借物打物,这就是他的舒适圈,此部分观感还是不错的,从头到尾打打闹闹也算妙趣横生。
近些年有太多电影都是小作文的影视化,打着现实主义的名头,干着激化矛盾的事,动不动就反思,情绪价值总是负面的,主题看似是积极面对真诚的生活,以快乐的方式解释生活,实则恨不得群体分裂,趁机借势,看着太累了。
我们已经很久没在影院轻轻松松的看一部电影了,而《熊猫计划》就是主流公式电影体系下逆流而上的作品,不制造大众焦虑,很纯粹就是让人快快乐乐地观影,心满意足地离开,适配观众看个热闹图一乐的观影诉求。
只是这片不能细究,一旦认真就不忍直视了,因为电影定位非常子供向,很多逻辑漏洞百出,仅适合乐呵乐呵。
故事本身没什么可谈的,聊胜于无,整部片子有些潦草,一直在赶,赶着搞笑,赶着煽情,赶着收尾,没什么计划。
特效熊猫很假,做出来的假可爱很难叫人喜欢,质感与真实就差了一大截,它的卖萌对儿童来说刚刚好,大人看了还是难以接受的。
因为如此,《熊猫计划》自然也不像电影,更像成龙做了一场公益活动,顺带拍了一部广告,也可以算是的成龙的大型影迷见面会+文旅宣传片。
尽管《熊猫计划》还行,但对于成龙IP也是一次过度消耗,毕竟狼来了的故事讲不了三遍。
所以成龙与其不断消费自己,不如把自己的生平拍成电影,远比这些杂七杂八的致敬情怀片强的多。
这还不烂??就是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的电影,你们都能忍??太儿戏了,龙哥不说了,演得挺认真,主要是配角太差劲了,女主角好没用,以为多机智,结果就一废柴。魏翔强行搞笑不知所谓,不像正常人。至于贾冰,就是彻底的乱演,反正戏不多,像个神经病。
老实说,我情愿看“功夫熊猫”!!
有够恶心的
这个合成熊猫看的我是真出戏。真不好看。踩坑
去看了,电影不错
说句实话,成龙还是退休吧,烂片已经烂到令人发指了
这叫死而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