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洞察人性的9句名言,启迪心智

高天鹤 2025-03-31 04:19:17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及美国心理学先驱、哈佛大学教授,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哲学、心理学及社会科学领域。威廉·詹姆斯留下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名言,以下是一些他的经典语录,启迪人们的心智:

1、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但实际上只是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人类生命的核心是思考,思考决定认知,认知决定人生。

真正的思考应该是客观、理性和开放的思维活动,它要求人们持空杯心态,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偏好。以客观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各种信息、知识和观点,从而得出客观和合理的结论。

但很多人由于被自己的主观立场、角度、观点和价值观所束缚,缺乏真正的思考。他们基于自己的立场、成见和观念,有选择性地接受与自己相符的观点和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内容,从而陷入自己的“信息茧房”当中,无法做到真正的思考。

因此,他们表面看似在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不断地巩固和加强自己原有的偏见,因而无法获得新的认知和正确的理解。

2、智力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知道多少东西的标准,而是衡量一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思考事情的标准

智力的本质并非单纯取决于知识的储备量,而是更侧重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他有没有真正地进行深度思考。

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同时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法。持开放性的心态,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偏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思考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准确洞察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知识需与思考和应用相结合,才能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但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3、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习惯

人们经常将幸福等同于某种特定状态(如实现财富自由等目标),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幸福"观念存在多种缺陷:

如触发条件不可控(例如,目标不一定可以达到)

满足后产生享乐适应效应(目标达成后的快乐是短暂的)

形成"幸福延迟症"(总是等待未来某个节点,活在期待中)

同时,人们往往低估实现目标所付出的代价,低估了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煎熬,高估了实现目标后所能得到的快乐。

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经过系统训练后,个体幸福基准线可出现明显提升。说明幸福可通过神经重塑,也就是可以通过改变态度和习惯获得。

事物和情境如何,不在事物和情境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和情境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样的事物和情境也有不同的感受。

幸福源于日常选择与积极心态,幸福的人往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不幸的人会更多地看到世界的阴暗和无奈。

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事物和情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人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让幸福成为生活中一种常态。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强调的,我们这一代最大的革命就是发现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4、每天都做一两件你应做但不想做的事,这能减轻精神负担

贪图安逸是人的天性,但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成长在于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圈、不断挑战自己的忍耐上限。

稻盛和夫曾言,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自己害怕的事,不敢做的事,认为自己做不到,觉得不可能的事。

打破舒适圈最有效的方法这一就是不断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持续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大脑对不适感的敏感度将会出现明显下降。人们的精神状态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帮助人们实现从"逃避痛苦"到"驾驭不适"的转变。

5、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但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应对方式

在生活和工作中,由于现阶段的条件和能力限制,总有不少问题是我们无法解决的。

但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的看法和感受;真正阻碍和干扰我们的,也不是事物问题,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正如卡尔·荣格所强调的,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应对方式,面对一时的失败或挫折。有智慧的人将其视为契机,从中找到机会、发现问题根源并改进和提升,将其视为通往成功和智慧的道路。

而普通人则往往将这些看成是苦难,不能正确对待它们或漠视它们,找到解决方法,从而让悲剧一再发生。

6、如果你对结果足够关心,你就会接受任何实现它的方法

当人们对某个结果有强烈的渴望和足够的关心时,这个目标就会在个人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人们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如何实现目标上。

这将会促使人们打破自己思维、习惯和认知的束缚。以更具开放的心态看待各种可能性,发现自己忽视的方法或愿意采用过往曾拒绝的方法。跳出自己舒适圈,更加努力克服各种障碍,积极主动地尝试各种可能的途径。

7、生活的艺术在于从经验中提取意义

歌德曾言,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

卡尔·荣格强调,我们必须接受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将它们视为通往智慧的道路。

人们可以从任何经历中有针对性的提升自我,并转化为成长契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我们自身的经历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人的成长来自如何从那些看似平凡的经历中及时吸取教训,反思和提升。

我们最需要的智慧和见解也来自如何应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正如黑格尔所强调的,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8、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能力的人,而不是装满知识的容器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和能力不能被传授。唯有通过思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提升自己智慧和能力、从而持续改变自己,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知识的获取也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的能力提升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9、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

真正的勇气并非是没有恐惧,而是在于面对恐惧并采取行动,克服认恐惧。

真正的无欲和无念也并非是没有欲望、没有妄念,而是极度专注当下,用心若镜,不刻意追求,但也不刻意排斥,而是如实反映。保持内心的虚静,让事物自然来去。事情来了就应对,事情过后则放下,恢复成空。

欲念无生,则念愈生。王阳明认为,越是不想有杂念,杂念就越会出现。

越不在意杂念,越能放下杂念。越不在意喧闹,越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庄子强调:“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虽然心中有所念想,但又不执着于这些念头,不被它们所束缚,这样怎么会受到牵累呢。“

真正困扰你的,往往是令你在意的。恐惧、欲望和妄念是欺软怕硬的,你越躲避它们,它们就越能困扰你。你越不在意它们,它们对你就越无计可施。

2 阅读:92

高天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