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曾经是科技界无可撼动的巨头,如今身处危境,靠着美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勉强存活。在失去中国市场后,这家美国引以为傲的公司几乎寸步难行,而政府的“救命稻草”似乎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23年,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限制,这导致英特尔原本稳固的市场结构被直接打破。中国市场曾占全球半导体近60%的份额,一经丢失,英特尔当季亏损就创下历史新高。尽管美国政府对其补贴,在一年内投资了78.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0亿),但仍然是杯水车薪,不足以填补其巨大窟窿。
限制中国市场,美国企业自断命脉美国政府的芯片限制政策,被包装成应对“产能过剩”的大义名分,但实际上,却是损人不利己的蠢招。中国市场对于芯片制造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地,还承接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美国的限制相当于扼杀了芯片产业的主要需求端。
英特尔因此陷入困境。失去中国市场后,芯片销量骤减,供应链效率急剧下降。一万件的量产规划,只能实现不到四成,剩下的库存成为企业的噩梦。利润断崖式下跌仅是开始,英特尔还不得不裁员1.5万人来缓解亏损。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终究治标不治本。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不单是英特尔的困局。三星、台积电等全球巨头也难逃劫难。三星利润暴跌95%,台积电市值蒸发60%,即使在美国本土建厂,也难以找到足够的市场支撑。即便是美国的盟友如荷兰、日本,也开始质疑这场限制政策的合理性。
补贴,救得了英特尔的燃眉之急吗?英特尔获得补贴并非首次。在此之前,英特尔在中国市场遭遇挫败时,就拿到了30亿美元。当时仿佛是得到了一剂振奋精神的良药。但这并未能有效阻止英特尔业绩的下滑。如今,78.6亿美元的救助力度虽然进一步加大,但相较于117亿美元的季度损失,显然也只够塞牙缝的。
这种财政输血的方式,实则反映出美国政府的一种无奈——政策上的冒进已经让企业叫苦连连,补贴成为了唯一的“亡羊补牢”之计。但政策不变,市场无法恢复,补贴再多也不过是无底洞。英特尔、三星等企业,不过是在一场没有出路的游戏中被迫扮演“棋子”。
一刀切的政策,究竟伤了谁?芯片产业具有全球化的生产链特性。美国政府实施的限制性政策,严重冲击了中国市场的正常需求,还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整体波动。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系列限制措施,正悄然削弱美国自身的科技领先地位。
没有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芯片企业的研发资金受限,技术迭代速度放缓。美国这个曾经的霸主,正逐渐丧失其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这场“自己打自己”的闹剧,可能会让美国企业失去更多发展机会。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种限制政策或许在短期内造成一定冲击,但也倒逼了国产替代的步伐。从国家到企业,中国正逐步构建自主的芯片产业链。美国的“限制策略”最终会成为“推动策略”。
拿什么拯救半导体产业?从根本上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芯片制造行业依赖全球市场的高度协同,任何人为割裂都会导致产业链的断裂。美国政府如果能放下对中国市场的偏见,重回合作轨道,此举不仅能挽救像英特尔这样的行业巨头,还能为全球科技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这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政治课题。当经济利益被置于地缘政治的争斗之下,企业的生存就成为了牺牲品。或许,真正的赢家并不存在,所有参与者都将为短视的政策买单。
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能在无尽的补贴中找到出路吗?美国的限制政策,真的能实现其既定目标吗?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也要出政策,只要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我们都不要,这样就会让其他国家主动与美国做切割。
美国人高烧不退,自灭
美国的目标是维持世界霸权,欧洲各国是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亚洲和非洲国家要享受中国的发展红利,只要中国坚持发展好经济全球化,那么美国孤立中国的结果就是美国自己被孤立。同样的,中国近期禁止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对其电力和军事国防工业,乃至芯片行业的生存发展都是致命一击。
美国政府也很无奈,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制高点就是芯片制裁了
现在放开限制恢复正常市秩序也没有用,全世界都被卡脖子卡怕了,已经研制出来芯片的公司不会放弃研制了。就算成本高也不可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