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改国名暴露怎样的野心?印度想要的,或许不仅仅是整个西藏

奇闻剧场 2024-01-04 16:24:23

前言

印度最近在国际上的“流量”可真是不少,莫迪当政的印度,在世界露脸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而最近“改名风波”应该是印度话题最高的事件了,在G20峰会上,细心的朋友可以关注到,莫迪面前摆放的国名已经变成了“Bharat”。

正当大家都震惊的时候,莫迪就公布了要“改国名”的决议。

但改国名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的“计谋”深不可测。

从“印度”到“巴哈特”

最近,据印度某家媒体报道称,在印度国内有关改国名的呼声日益增长,巴哈特这个称呼,在很早就有出现。

这个名字的宗教意义很浓厚,在早期,英国殖民者殖民印度时创造了“印度”这个词,它也被许多的印度当成“奴隶”的象征。

“巴哈特”这个词语在梵语中意为“寻找光明的人”,同时在印度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有名的将领,叫这个名字。

但不管是怎样浓厚的历史色彩,它与宗教都分不开,这是一个宗教概念,而在印度教的范围之下,并不只包括印度国土内部。

宗教信仰的范围更广,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莫迪有更大的“野心”。

首先,他想从根本上摆脱曾经的“殖民包袱”,刚才也谈到了印度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且巴哈特在印度的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词语。

其次,莫迪想要宣扬扩大印度文明的野心,印度这个国名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却在这个时候宣扬改名,什么目的?

众所周知,中国与印度在之前关于领土边境问题,发生过冲突,而一直到现在,印度在这块内容上仍旧是“含糊不清”。

但我们心里清楚,糊弄事是过不去的,每次印度试图搞“擦边行为”时,都会被我国驻守边境的将士赶走。

回看巴哈特这个名字,印度的目的甚至可能涉及到了我国的西藏区域。

最早西藏的争议问题,是我们与英国产生的,彼时印度还是没有决定权的,因此在相关事件解决后,并未与印度做过多的纠缠。

以为会就此结束,但印度在脱离殖民统治后,这些年三番两次在领土上挑战我们的底线,这无疑于“玩火”。

好不容易安静了一段时间,改名事件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曾经只敢暗地里做事的印度,是否要“摊牌”?

我们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西藏是属于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域,印度改不改名,这一原则都不会变。

倘若印度想要通过改名在西藏上“做事”,必定会使中印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知道,领土主权是我们的原则问题,不容触碰。

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中东的部分国家,因为印度口中的“大婆罗多”指的是古代中未被分割的印度,而其中就有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泰国等多个现在的主权国家。

而“巴拉特”在印度语中指的就是“婆罗多”,“大婆罗多”则是一个地域概念。

这就是印度的野心,这些过去的事现在还算数吗?

在印度的国内,有着许多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一直积极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摘掉曾经“被殖民”的帽子。

所以也不排除莫迪是在安抚民族主义者的可能。

说了这么多,印度的法律规定,想要改名是要走法律程序的,需要各方的支持作为基础,据当地媒体统计,各地区的改名呼声很高。

但在这其中,却有一个党派始终持反对态度,他们是印度的国大党,在国大党看来“印度”这个国名已经积累了无数的价值。

同时在国大党看来,执政党不能凭“一己私欲”就声称改名。

从这里看印度内部的党派矛盾也十分严重,如果莫迪选择冒然改名,是否会加剧印度内部的不稳定呢?

这反倒是有些“弄巧成拙”了。

印度的“大国梦”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现在确实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人口众多,经济也在前进,各方面的实力都有进步和发展,

但这不是印度“肆意膨胀”的理由,能够发展的前提是“认清国际形势”。

回望过去,印度多次申请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都被一一拒绝,目前的“五常”是因为被肯定,才能成为“五常”。

而不是通过成为“五常”获得肯定。

表面上看,印度的改名是为了“去殖民化”,加强内部团结,但实际上却引起了不同党派的争端和复杂的历史影响。

事实上,改名牵涉的政治、历史等因素十分复杂,如何权衡举国的利益,也十分困难。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站满人的火车,起火的军舰,“阿三”的称呼。

在印度国内,一直有一个“大国梦”,但想成为大国不是靠“整活”的,需要踏实的发展,但印度内部的情况,十分复杂。

全国上下的邦国超过600个,政党更多,语言超过200种,通用语言是印度语和英语。

2022年,印度的GDP增长让莫迪乐开了花,他总认为英语是“殖民的残留”,在GDP超过英国后,决定将印度语作为通用,广泛使用。

进行了这么多的推测,最有可能的是印度将在2024年迎来领导人大选,而莫迪自然是要为“连任”做准备了。

那么从莫迪要改国名这件事,我们要意识到什么?或者说,情况类似,为何中国与印度相比,却十分稳定呢?

中华民族的“包容性”

首先一点是,我们从不“整活”。

这可能是句玩笑话,但事实上我国从未做过任何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同样,我们的民族同样具有多样性,但我们却十分团结,这得益于我们出色的政治制度和有效的管理。

尽管我们也曾发生过“波动”,但从总体上这些都只是“小插曲”。

中国为什么能平稳发展几十年,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内部环境十分的稳定。

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们也一样保持尊重,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持久的生命力。

我国的人口世界第一,按说管理起来更具挑战性,但这反而成了我们的优势。

但莫迪改国名事件也警醒了我们,要时刻注意破坏和平的事件出现,对于试图破坏我国和平稳定的势力,一定要解决打击。

中国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经历过战争和历史的洗礼,但时至今日,依然十分具有影响力。

印度的改名最终会是什么结果,未定,但莫迪这波操作的“野心”我们一定已经感受到了。

想要借助宗教的手段,一边去殖民化,一边扩张是不可能的,至少想要干涉西藏是不可能的。

结语:

在印度的法律中,巴哈特和印度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巴哈特其实就是印度,莫迪的这次政治大秀,是他“印度教”计划的一大尝试。

但从眼下情况看来,国际社会多是震惊,而印度内部的反对呼声也不少。

莫迪想要通过宗教的方式解决问题,确实有些困难,由于印度特殊的国情,这种方式甚至可能会让国内的不安情况进一步恶化。

甚至是埋下“分裂”的种子。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87

奇闻剧场

简介:分享精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