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
序12月1日起,水资源税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这意味着水资源费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人担心:以后喝水也要交税了吗?
会不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项改革的来龙去脉。
参考信息:海报新闻2024.10.17——《 12月起水资源费改税全面推行,居民用水成本不会增加》
中国日报网2024.10.17——《重磅!水资源税即将全面实施,覆盖31个省份!对水价有何影响?专家解读》
澎湃新闻2024.10.17——《水资源费改税试点为什么如此重要? 本次改革试点有何亮点? 一起来了解》
水资源费改税的前世今生其实,水资源税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2016年,河北、北京、天津等10个省份就开始试点水资源费改税。
做出如此举措,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能够节约水资源。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而此前实行的水资源费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如费率偏低、征收不规范、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难以真正发挥调节水资源配置、促进节水的作用。
通过8年的试点,水资源费改税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河北为例,改革以来全省万元GDP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大幅下降。
关停自备井29万眼,取水结构持续优化。
水资源税如何征收?一份来自财税税三部门的文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税法案”。
它的出台,意味着除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外。
其他取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都将被纳入水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那么,这个水资源税到底怎么收呢?
办法规定,采取的是“从量定额”计征方式,听起来很高大上。
其实就是“多用多交”的意思。
想知道纳税人取走了多少水,就按照适应税额乘以水量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出税款。
至于具体税额标准,各省有权自行确定,但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打个比方,多数省份对企业征收的地表水资源税最低为每立方米0.1元。
而在北京,这个标准就高达每立方米1.6元,足足贵了16倍!
不过,这个政策也不是“一刀切”。它对特种行业用水、超采地区取水等情况。
还设置了更高的差别化税率,可以说是“罚款加倍”。
同时,对一些特殊情况的纳税人,也提供了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可谓“罚罚改改”并举。
居民用水价格会上涨吗?实际上关于水资源税改革,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是这次改革会不会对居民的日常用水费用会不会造成负担。
毕竟,喝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水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
但让人欣慰的是,此次改革方案在设计上可谓用心良苦。
“价税分离”的原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民生情怀。
这意味着,供水企业缴纳的水资源税并不会简单粗暴地摊派到居民头上。
而是要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来化解和吸收。
供水企业要想在税费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盈利,就必须从内部挖潜,加强精细化管理。
比如,加快老旧管网改造,降低“跑冒滴漏”造成的水损失。
优化供水系统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增值服务项目。
通过这些措施,供水企业完全可以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情况下,消化水资源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当然,从长远看,水价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确保水价足以覆盖供水成本,保障供水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阶梯水价等方式,引导居民养成节水习惯。
这样既能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又能兼顾基本民生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总的来说,只要各方协同发力,水资源税改革就不会成为居民的“负担”。
反而会成为促进居民节水、企业降耗、水系统优化的“助推器”。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改革的推动下,老百姓用上更加优质、价格更加公道的自来水。
这对共建节水型社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都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水资源税对企业有何影响?对企业来说,缴纳水资源税无疑会增加用水成本。
但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快节水技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事实上,不少企业在水资源税的倒逼下。
已通过工艺改进、废水回用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取水量和纳税额。
以河钢集团矿业公司为例,通过引进膜处理技术实现采矿废水“零排放”,近3年水资源税减少70%。
水资源税改革释放什么信号?
水资源税改革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举措。
它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水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自然资源和重要生态要素。
必须加强刚性约束和精细管理,通过发挥税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调节作用。
有利于树立“水是最普遍的严格限制性资源”理念。
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水资源税改革有利于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强化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责任,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税收收入全部归地方所有,将更好地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投入,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水资源税全面推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促改革的大举措。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要正确理解改革内涵,自觉培养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
共同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书写“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时代新篇章!
水资源税:中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我们谈论起中国开始对水资源征税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实际上,在国际上,对水资源征税已经有了不少先例。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吃螃蟹”的国家,他们的做法和成效如何。
说起对水征税的鼻祖,非德国莫属。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就开始探索对水资源征收费用。
而真正出台水税法案,则是在1980年代。
当时,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农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导致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为治理水污染,当地政府决定对企业和居民征收取水税。
税率为每立方米0.51马克(约合0.26欧元)。
取水税的征收为污染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政府将税收用于补偿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而受损的农民,资助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巴登—符腾堡州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幅下降。
此后,德国其他州也陆续出台了取水税政策。
时至今日,取水税已成为德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据统计,取水税的征收使德国工业用水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人均生活用水量也显著下降。
说到高税率,丹麦可谓名列前茅。上世纪90年代,丹麦开始大幅提高水资源税税率。
目前,丹麦的水资源税高达每立方米5丹麦克朗(约合0.67欧元),几乎是德国的三倍。
高昂的税费迫使企业乃至居民都对水资源十分的重视与珍惜。
为了降低用水成本,基本上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加大水循环利用力度。
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新水取用量。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单单就工业部门的用水效率和之前的二十年相比就提升了三成。
与此同时,丹麦政府还将水资源税收入用于补贴节水型生活用具。
在政策引导下,丹麦全国安装节水设备的比例超过90%。
人均生活用水量降至每天100升左右,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
作为一个缺水的岛国,新加坡对水资源的重视可谓达到了极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征收水税。
目前,新加坡对自来水实行阶梯式税率,用水量越大,税率越高。
例如,家庭月用水量在40立方米以下的,税率为每立方米0.45新元。
超过40立方米的部分,税率则上调至每立方米0.65新元。
不过新加坡对于水资源的征税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
他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价机制,将水的生产成本、输配成本等全部纳入水价之中。
如此一来水价反映的就不单单只是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同时也将真实成本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新加坡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废水再生利用(NEWater)等非常规水源。
并对相关技术进行税收优惠。
在多措并举下,新加坡的人均用水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天175升降至目前的每天141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
总结对水资源征税,不是简单的“加税”,而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这场变革中,政府要当好“舵手”,企业要争做“先行者”,公众要积极“参与”。
只有万众一心,同向发力,才能让有限的水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地球村,我们每个人都是守护水资源的责任人。
或许,我们缴纳的每一分水税,都将汇聚成涓涓细流,最终浇灌出一片永续发展的绿色沃土。